“若我们不维护胡国,不仅让胡国对咱们离心离德,还会助长了鞑靼的气焰。”
“若是鞑靼只是想要试探我们的态度,那我们岂不是就要赔了夫人又折兵?”
“且开疆拓土非一日之功,我们不仅要想怎么拿下那些国土,还要想好如何治理。”
元盛井说得条理清晰,将局势分析得很是清楚,也将他的态度摆明了:“所以,胡国我们于情于理,都必须相帮。”
安佑帝垂眸不语,显然是在思考并消化定国公和元盛井的话。
定国公和元盛井也不催他,让他安静地思考。
不知过了多久,安佑帝终于想通了,并下定了决心:“你们说得对,可该派谁去支援胡国呢?”
“北境大营要防止鞑靼声东击西,所以定北大将军不能动。”定国公便开始分析起来,毕竟朝廷内外的军事部署,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。
“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,黑水大营要防止胡国趁机南下,所以镇守的温将军也不宜调动。”
“如今朝中,将军一大堆,但是正经能领兵出征的却寥寥无几。”
说到这儿,定国公就忍不住来气。
按道理,想要当将军,那得是由一个个的军功成就的。
也就是所谓的:一将功成万骨枯。
可安文帝为了削减定国公的军权,以各种名头封了不少的将军。
但没一个顶用的,当年鞑靼入侵,定国公遭到暗算坠马重伤,不能再领兵作战了。
当时安文帝就抓紧机会,往北境塞了不少的‘将军’。
可结果呢,没有一个能打的,跑得倒是一个比一个快。
最后还是元盛柠带着女护卫营,拿着定国公的虎符,才将北境的局势稳住,将鞑靼驱逐回草原上。
就这么说吧,安文帝在位期间,封的将军比他爷爷和老子开国那会儿封的还多。
但加一起,都还没有一个元盛柠管用。
这样导致了如今满朝的将军,却无能可用的场面。
再三盘算过后,定国公好似下定了某种决心般:“不如就让我”
“我去。”元盛井拉住了想要请战的定国公:“爹,您年纪大了,经不住长途奔袭。”
定国公:“我”倒也没有老到那份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