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郑夫子的想法,厉夏没有说什么,他也没有什么好建议的。
文字在传播的过程中,其实就是不断简化的过程,那些难写的字,正在逐渐退出日常生活。
而且作为过来人,从小就学习简化的厉夏,自然明白简化字的好处。
不仅仅容易书写那么简单,还容易学习,容易记,以及容易传播,更能推广文化的传播,同时还有利于扫清文盲,更有利于知识的推广。
使得知识平民化,通俗化,使得知识这个门槛降低。
好处可以说数不胜数,运作得当的话,这说不定就是一条成圣之路。
怪不得郑夫子如此的重视,这也是他在写万字书和千字文得到的机缘,由不得郑夫子不激动。
他这次回去,主要是为了运作这件事。
不过郑夫子也确实挺坦荡的,这么重大的事情,他没有敷衍厉夏,而是而是光明正大的说出来。
一来简化字这事不是小事,就算是被别人听到了,也不是那么容易剽窃的,还要承受巨大的外部压力。
另一方面,可能郑夫子知道这件事重大,还没有联想到成圣的地步。
但是作为过来人,厉夏觉得自己并没有夸张,感觉这件的意义,比郑夫子想象的还要重大。
最后一点过来跟厉夏说,可能也是为了维持这份情意。
虽然音韵谱,千字文和万字书三样东西,对于郑夫子本人来说也是意义重大,但是不得承认,他是帮了炎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