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插手军事指挥,但是有监督的权利。
监军也有一支力量,不过并不多,主要是为了保证安全,以及平时的巡视工作,称作监督军。
既然将军动不了,监军却可以动吧。
防止监军和将军狼狈为奸,监军每四年论调一次,调往其他的部队,或者调往王都。
虽然依旧无法保证监军出小人,但是监军出现小人,最多就是冤枉了将军,对于军队没有影响,因为你有了将军,监军也无法调动军队。
如果将军出现了问题,监军也可以提前察觉到上报预防,监军对将军没有处置权利。
因为监军和将军互不统属。
这样做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将军的忠诚,同时也能够尽可能保证军队的完整性。
随着命令下去的还有调动忠烈军前往洛郡,要求太尉返回王宫两项命令。
前去传命令的是太师,他要负责中山郡战后的处理工作,赈灾工作,重建工作等等。
还要观地形,保中山郡的龙脉,探查矿脉,道路选址规划,以及沙盘地图等等。
原本不需要这么大费周章的,但是杨延庭的事情之后,厉夏不得不重视中山郡的工作,只能派遣重量级人物坐镇了。
虽然炎国的外部形势严峻,但是炎国内部一切都还算平稳,杀王的热度算是降了下来。
除了稷下学宫的学子,依旧为这事吵得不可开交,甚至出去演讲以外,百姓的生活算是彻底的平静了下来。
中山郡也没有闹出什么幺蛾子,原因很简单,中山郡没有几个人为中山王打抱不平的。
当初跟大胡合作的时候,就寒了不少学子百家的心,不少人就已经离开了中山国。
老中山王在临死前,给新中山王出的主意,可以说是一个损人利己的主意。
知道中山国会被炎国拿下,那就放任蛮族屠戮中山国子民,反正他计算好的,自己子嗣可以带着财富离开,到时候给炎国留下一个烂摊子,让炎国自己去收拾。
所以新中山王这么做的时候,就已经失去了民心。导致百姓对中山王的死亡反应平淡。
难道中山国就没有忠臣了吗?
可能有吧,那些贵族是既得利益者,应该对中山国还保留几分忠诚。
可是不幸的是,遇到了杨延庭这个不讲道理的人,从上到下给一锅端了,以至于中山郡平静非常。
炎郡,洛郡都有不少人为中山王打抱不平,国外景国,卫国,更是反应激烈,反而中山郡最为平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