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5章 朝鲜政乱

“此事朝野震动,一番调查,将人犯一一擒获。按说这本是一起治安案件,但离奇的是案犯供认不讳,皆说受仁穆王太妃之父金悌男指使,其目的为筹集军费,谋划推翻光海君,改立永昌大君为王。”

“此事牵连甚广,最终导致永昌大君流放江华岛,于去年年底病亡,听说是被活活饿死的,可怜那孩子才十岁样子。而仁穆王太妃也被幽禁宫中。”

“至于仁穆王太妃的家族,男丁尽数被斩,女子发落为奴。奴婢购买的那批朝鲜罪臣女眷,就有十几个出自安东金氏。”

“这场风波还没有完结,奴婢推测,李珲要借助此次事件彻底铲除异己,巩固王权。”

闻言,朱常瀛一阵唏嘘。

他对朝鲜制度多少有点了解。

朝鲜大概分为四个阶层,王族,两班,良民,贱籍。

两班就是士大夫阶层,但他这个士大夫阶层是世袭的,科举也只面对士大夫阶层,便良民也没有机会。

可以说,朝鲜就是门阀政治,那个科举是特酿假的。

社会阶层固化严重,大明看了都望尘莫及。

而这个什么禁锢法简直绝了,只有士大夫阶层中的嫡子嫡孙才有可能升任中枢,参与朝局,将阶层进一步固化。

“我记着李珲是庶子,而那个倒霉孩子是嫡子,对吧?”

“正是,永昌大君乃先朝鲜王与仁穆王太妃骨血,所以李珲才会惴惴不安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说话间,二人回了军营,但此时朱老七已经没了去逛朝鲜窑子的念头,他也不是要去睡女人,就单纯想要体验一下勾栏听曲的乐趣。

东哥面色稍有好转,朱常瀛陪着她吃了碗肉粥,女人叫累,躺在火炕上沉沉睡去。

朱常瀛却睡不着,他在思考一个问题。朝鲜政局如此混乱,作为宗主国的大明能否捞取一点点好处呢?

老实说,朱老七对光海君缺乏好感,确切的说是对朝鲜王室不感冒。

朝鲜的那些士大夫或许有真正视大明为父母之邦的,但身为王者,绝对不可能,谁愿意自己头上多个爹?

这一点从琉球王身上就看的真切,一切的一切都是不得已罢了。

琉球王室,实际上被朱老七架空了,成为只拿俸禄的光杆司令,与大明藩王无异。

奄美已然设州立县,其他几座岛屿则在强力推行汉化,不久的将来,设州立县也是必然。

但琉球国小,拢共也就二十来万人口,而其精英阶层又有相当一部分为福建移民,如今又有大量汉民涌入。

多管齐下,纳入郡县并非难事。

然而朝鲜则不同,朝鲜官方册籍有民390万,朱老七推测其实际人口可能在500万左右。

这么大的人口基数,瀛州现有手段完全不适用。

即便大明动用武力强行设置郡县,也会战乱不断,最终落得个同安南同样结局。

但你不管他又不行,他就在这里。

据便宜大舅哥言说,这个光海君私下里同努尔哈赤结交,并且曾经数次借道给努尔哈赤,至于买卖易货,则公然行之,完全不把大明的禁令当作一回事。

可惜,朱常瀛对朝鲜历史一无所知,不清楚李珲这货在明金对峙中扮演着什么角色。

可惜,知道永昌大君的消息太迟了,如果这小子还活着,那一定要拿在手里,好生拿捏一下李珲。

李珲,不可能心向大明,因为这厮五次求封王世子都被大明拒绝,登基半年多也未获得正式册封。

他派人去北京求封,结果礼部派人来朝鲜调查他。只因他上边还有个哥哥,而大明奉行立嫡立长,怀疑他得位不正。

至于他怎么摆平的钦差,朱老七推测应该是贿赂,因为据北洋商行掌握的信息,大明钦差前去时,这厮早把自己的大哥流放江华岛去了。

试想,如果大明中枢得知这个消息,那一定不会轻易册封了这厮。

如此种种,李珲怎能不怨恨大明呢?

总之,这个盟友不可靠。

有了这个判断,朱常瀛不由对朝鲜政局重视起来。

第二日,朱常瀛便指示杨家春尽快去办几件事。

第一,调查永昌大君死因,参与此次迫害相关人等也要罗列清晰。

第二,对于那些遭受迫害之家族,暗中给予帮助。如有必要,直接送往瀛州。

第三,梳理李氏宗亲脉络,假如李珲倒台,有资格竞争王位有几人,背后实力以及声望如何。

第四,尝试接近朝鲜仁穆王太妃,如果能拿到她的证词则再好不过。

幽禁嫡母、戕害兄弟、弑杀大臣,秽乱宫廷......

这么多罪证,朝鲜人拿他没有办法,但大明礼部还是可以折腾折腾这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