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6章 文学的意义在于传承!文字也能改变世界!个人魅力从此刻开始展现

两年英水硕,一生英伦情。

实际现在这个社会,对于留学的看法,早就已经褒贬不一。

九十年代,如果大学里有人提出到国外留学,那么身边人第一反应在惊讶之余又会陷入极度的羡慕:

“好厉害,你竟然能拿到国外的签证?”

“飞黄腾达,指日可待”

进入二十一世纪,如果身边有同学提出到国外留学,大家的第一反应还是羡慕:

“美国还是德国?听说德国留学不好毕业,你得当心!”

“不过这也算睁眼看世界第一步,恭喜恭喜”

改革开放,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之后。

但凡现在大学里再出现‘留学’‘留学生’这之类的字眼,大家的第一反应早就不是说眼前这人多优秀,多有能力,绝大部分学生提起海外归国的留子,其第一印象就是:

“妈的,你爹真有钱.”

不可否认,从上世纪开始,早期能够移民留学的那一批学生,的确是当时社会的精英阶级,是站在社会最顶层的那一批。

这一批人,是确确实实担当得起【人才】二字,所以他们值得被身边的同学夸赞羡慕。

但经由改革开放之后,大家对于国外的那种向往,谄媚,崇洋媚外的情绪有所减退。

大家都知道了——

国外的月亮,并非真的比国内圆。

也正是这些年看过了太多的报道,令大家羡慕国外的情绪,在潜移默化之间减退了很多。

以前提起国外留学的经历,在异性面向吹嘘一下,展示一下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远超同龄人的经历阅历,然后就可以带小姑娘去酒店疯狂逃避

但现在.

大人,时代变了!

“妈的最烦装逼的人。”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这种留学优越哥的厌恶,江海抬起头来,看向两人,“这里是中国,拽这么多洋文干什么?”

“中英混杂并不会让女生觉得你很有阅历,只会让她们觉得你很装.”

江海说完,便迈开步子,朝着文学社社长办公室的屋子赶。

“你谁啊?”像是颇不服气一般,留着美式前刺的留子,朝着的背影继续喊了一声,“我在和我们文学社的社员说话,你以为你是谁,你也配过来朝着我们指指点点?”

“你在狗叫什么?”

“我是逆碟。”江海停下脚步,转过头来,对着他露出了一个自信的笑容,“逆风飞翔的蝶”

作为学校炙手可热的社团,文学社,属于澄海戏剧学院社团声望最顶级的那一批。

社团招新。

其他社团负责人,对于对前来应聘的新生社员,通常都会询问一个问题:

“你为什么想加入我们社团?”

这个时候,前来应聘的新生社员,就会以一种白痴的眼神盯着眼前这人:

“不是你们让我来的吗?”

“昨天你还在我们寝室,死乞白赖的求着我,让我务必过来参加社团面试,这么快你就忘了?”

可如果是文学社招新,面对同样的问题:

“你为什么想加入我们社团?”

这个时候,新生社员就会端正自己的坐姿,然后以一种非常之虔诚的眼神看向面试官:

“首先,我非常热爱文学,我对文学有一种天生的热爱和向往,在我小的时候,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,我的理想就是踏入文学这条道路,我现在在坚持自己的理想!”

“其次,我觉得我在文学上,还是有一定的天赋和造诣,我小学时候写的作文荣获过县级特等优秀奖,名字叫《我的区长父亲》,虽然小升初来到市里读书之后,我就没有再拿过作文优秀奖,但这不能否定我在文学上的天赋。”

“最后.”

前来文学社面试的新生社员,几乎每个人,都有自己不得不加入文学社的理由和初衷。

但明眼人又怎么会看不出来,文学社之所以发展和壮大到现如今的程度,和一个人绝对脱离不了关系——

那就是江海!

青年文学看澄戏,澄戏文学看江海。

但凡能考入澄海戏剧学院,加入文学社,那这就代表自己成为了【中国青年文坛第一人江海】的直系学弟。

“我师兄是江海.”

但凡有这种经历,出去吹牛逼,腰杆都要挺得板正许多。

外人或许不知道江海是谁,可但凡在国内文学领域深造的作者,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.

那有谁是不认识江海的啊?

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别的原因,江海头一次来到这文学社社长办公室,并没有见到社长桃子。

整个办公室内,空无一人。

江海掏出手机给桃子发送过去一则讯息:

“我到社里了,你在哪儿?”

约莫过了三秒钟,便收到了来自于桃子的回复:

“你等一下。”

闲来无事,江海拿起桌上的《英文四级翻译练习册》,然后操起水笔,就开始翻译起来:

出题:【How are you?】

翻译:【怎么是你。】

出题:【How old are you?】

翻译:【怎么老是你。】

江海正做着英文翻译练习册。

突然,大门打开。

从门外进来一位扎着高翘马尾,身穿紧身体恤露出傲人身材,一袭短裙露出两条圆润挺直长腿,充满了青春活力气息的女孩。

江海抬头看了一眼,顿时就被眼前的场景吸引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