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来的一个月,陆奇每天都会花两小时查看未知信号的轨迹与能量变化。信号源的移动速度始终稳定,能量波动没有任何异常,既没有加速,也没有减速,更没有释放任何探测信号,像是一个漫无目的的旅行者,朝着安全区缓缓而来。
期间,跨域共同体的技术融合也取得了新的突破。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出“次元信号解码器”,虽然无法完全解码未知信号,但能通过能量波动判断对方的“情绪状态”(如平和、敌意、紧张等);同时,“次元生态优化仪”正式投入使用,安全区的植被生长速度再次提升20%,林海的面积扩大了十公里,甚至吸引了几只迁徙的鹰类在此筑巢,生态链愈发完整。
陆奇也没有放松对安全区内部的管理。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(半年内新增了十五名婴儿),安全区的外围区新增了一片居民区,由本土幸存者与异域幸存者共同建设,房屋采用星穹界合金与本土建材混合打造,既坚固又保暖;学校扩大了规模,新增了“次元知识”与“生存技能”课程,由凯伦与老周分别授课,让孩子们既了解两个世界的文明,也掌握末世生存的本领;纪念林旁新建了一座“跨域博物馆”,陈列着从末世初期到跨域共同体建立的各类物品(如陆奇最初的陨铁短刀、星穹界的能量武器、蚀界虫的外壳碎片等),记录着这段跨越次元的生存历程。
在未知信号抵达安全区外三百公里时,陆奇再次驾驶越野车前往远程监测点。此时,挖宝铲的探测模块已能清晰捕捉到信号源的轮廓——那是一个直径约五十米的巨大球体,表面泛着柔和的淡蓝色光芒,没有任何门窗或武器装置,球体周围环绕着一层薄薄的次元能量护罩,正是信号的发射源。
“次元信号解码器显示,对方的能量波动平和,无任何敌意,甚至带着一丝‘好奇’的特征。”凯伦通过通讯器传来数据分析结果,“它的次元能量护罩没有攻击性,更像是防御与隐蔽用途。”
陆奇看着屏幕上的球体轮廓,沉思片刻后做出决定:“启动预案一,划定中立接触区,准备接触。”
中立接触区被选在安全区外五十公里处的一片开阔平原,周围布置了十个次元信号干扰器与二十枚终末本源雷(设置为非致命模式),双能狙击炮的瞄准镜对准接触区,近战小队在周围的隐蔽处待命,确保接触过程的绝对安全。
接触小组由陆奇、凯伦、老周组成,陆奇携带挖宝铲(切换为非致命模式)与次元信号解码器,凯伦携带星穹界的翻译设备与交流终端,老周携带非致命能量步枪与急救包。三人乘坐越野车,抵达中立接触区时,巨大的淡蓝色球体已悬浮在平原中央,护罩的光芒柔和,没有任何动作。
陆奇率先下车,挖宝铲释放出一道温和的跨域次元能量,作为友好信号。淡蓝色球体的护罩微微波动,回应了一道相同频率的淡蓝色能量束,能量束落在陆奇面前的地面上,形成了一道简单的图案——一个圆形的球体,旁边是一个人形轮廓,中间用一条直线连接,显然是“交流”的意思。
凯伦立刻启动翻译设备,将跨域共同体的语言(融合本土语言与星穹界语言的简化版)转化为能量信号,发送给对方:“我们是跨域共同体,这里是我们的家园,你来自哪个次元?目的是什么?”
淡蓝色球体的护罩再次波动,这次释放出的能量束形成了更多复杂的图案,配合着能量波动,翻译设备艰难地解析出部分信息:“来自‘星源界’,为‘次元观测’而来,无恶意,寻求‘文明交流’。”
“星源界?”凯伦眼中闪过惊讶,“星穹界的古老传说中,曾提到过星源界,那是一个以‘次元和谐共存’为理念的高等文明,没想到真的存在!”
陆奇没有放松警惕,继续通过翻译设备提问:“你们的观测范围包括哪些?是否会干扰我们的生存环境?是否有其他同伴?”
星源界的球体回应道:“观测所有‘次元稳定’的文明,不干扰、不干预,仅记录;此次仅我一人,无其他同伴。”
小主,
接下来的三天,接触小组与星源界的观测者进行了有限度的交流。星源界是一个存在了数百万年的高等次元文明,致力于观测宇宙中各个次元的文明发展,记录次元演化的规律,从不主动干预其他文明的生存,也不掠夺任何资源;此次前来,是因为探测到跨域共同体的跨域次元能量循环,这种“两个低等文明跨域融合、实现次元稳定”的案例,在星源界的观测记录中极为罕见,因此前来记录与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