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廷并非不给生路,但前提是必须绝对服从大乾律令。那些负隅顽抗者,最终都倒在血泊之中。在武林人士眼中,燕辰已然成为公敌。佛道两教更将其斥为与。
相较而言,道门处境稍好。因其教义不似佛门那般依赖信众供养。如今在大乾境内,佛门 ** 想要获取度牒难如登天。建国数载,朝廷发放的度牒屈指可数,每逢大典象征性颁发数十上百张已属皇恩浩荡。为延续香火,不少高僧竟以 ** 相谏。对此,燕辰的回应更为决绝——将殉道者的骨灰撒入风中。这位铁血统治者始终认为,没有将佛道直接列为封建迷信已是莫大宽容。
天下九州之内,佛道两派势力庞大,门中更有陆地神仙般的人物坐镇,燕辰为此暂且按捺不动。但若有人胆敢暗中作梗,他绝不会手下留情。如今大乾王朝双圣并立,两大武圣镇守国运,谁敢轻举妄动?但凡有不知死活之辈,无异于自取 ** 。
更令天下震动的是,大乾国运昌隆,又一位无上大宗师横空出世,震慑四方宵小。那些心向大明的势力,此刻也只能隐忍蛰伏,不敢妄动。
燕辰对武林的压制远不止于此。他下令收缴各派武学典籍,重新编撰,更意图重塑武道体系——九品武道。武道既是此界根本,他自然不会彻底摒弃,但必须将武道的诠释权牢牢握在手中。
比起东方不败,燕辰的掌控欲更为可怕,手段也更为激进。东方不败痴迷武道,对权势并无过多贪恋,与燕辰合作,不过是为了获取气运点。但燕辰不同,他要在这个时代刻下自己的烙印,不是顺应时代,而是让时代臣服于他,让众生适应他的意志。
如此霸道的强者思维下,违逆者自然没有好下场。他从不姑息任何人,胆敢反抗者,结局可想而知。短短一年间,武林各派在他的铁腕之下纷纷溃败,许多门派难以立足,只得逃离大乾,投奔他国。
然而,燕辰岂会轻易放他们离去?人可以走,但武学典籍、财富资源,必须全部留下。若有人妄想暗中作乱,他更会借机痛下狠手,绝不给予半分机会。
**
这些人的结局都十分凄凉,一无所有地离开,唯一带走的只有性命。
许多武林门派目睹他们的惨状后,纷纷选择臣服。毕竟故土难离,他们生于斯长于斯,若远赴他国,背井离乡的日子并不好过,更何况在异国他乡与人争夺生存资源更是艰难。
尽管表面上,招揽他们的国家显得诚意十足,但真实目的不言而喻——不过是为了给大乾制造麻烦,恶心辰王罢了。这一点他们心知肚明,因此仍有一部分人选择投靠燕辰。
燕辰毫不犹豫地接纳了他们,给予朝廷俸禄和官职,但条件是他们必须接受招安,并上交所有武学典籍,供朝廷编撰整理。
燕辰意图改革天下武道,进一步完善九品武道的体系。然而,此举无异于虎口夺食,令许多人难以接受。可即便不满又能如何?在他的地盘上,是龙也得盘着,敢有异动便是自寻死路!
凭借霸道手段与绝对实力,无人敢违逆燕辰的意志。他一声令下,大肆打压武林门派,废除旧制,建立武道学院。若想传承门派武学,唯有在学院中招收 ** 这一条路可走。
如今大乾武林式微,学院派崛起已成定局,这正是燕辰所期望的局面。面对如此大势,大乾武林无力反抗。
燕辰出关一年多,大乾疆域仿佛化作一条盘踞的巨龙,尤其随着铁路贯通,龙气蔓延,国运愈发强盛,威势滔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