汝阳王被迫卸任,其家族势力在朝中仅剩王保保一人苦苦支撑。回到王府后,汝阳王不禁掩面痛哭。
父王不必如此消沉,赵敏轻声劝慰,只要性命尚在,总有东山再起之日。
悔不当初!汝阳王捶胸顿足,若早听你谏言,何至落得这般田地!
此战令日月神教威震天下。元军折损十余万精锐,加上被俘的民夫杂役,总计损失近百万人丁。想到这些,汝阳王心如刀割。
赵敏明白父亲心结难解。这位征战半生的老将,竟败于后生晚辈之手,实在难以释怀。
父王宽心,女儿定会为您雪耻。赵敏目光凌厉,日月神教虽暂时得势,但大明岂会容他坐大?燕辰占据北方就以为胜券在握,殊不知大明尚有镇国武圣坐镇。只要稍加挑拨,自有人替我们收拾他。
赵敏随即开始筹划复仇事宜。
此战过后,南北对比愈发鲜明。南方在小皇帝治下民不聊生,被抛弃的北方却成功抵御元军。大批百姓纷纷北逃,寻求日月神教庇护。
南方士绅眼见朝廷无力护佑,又不愿屈从清廷剃发易服之令,暗中联络燕辰,表示愿拥立东方不败为新主,请日月神教南下靖难。
面对各方投诚,燕辰却按兵不动。此前为击溃元军,他已耗费三月之久,又接连收复多座城池,需要时间休整。
如今他麾下的将士已疲惫不堪。尽管在征战过程中不断扩充兵力,从最初的二十万大军逐步收编降卒,如今常备军力已逼近五十万之众。
然而这仍远远不足。大明疆域辽阔,根基深厚,以他现有兵力,难以有效掌控新占之地。
眼下他面临诸多事务:一面要安置伤兵退役,充任乡官、村正,将权力触角延伸至基层,避免出现皇权不下县的困局;另一面则因缺乏治理人才,迟迟未驰援南方——若此刻接管南方,势必依赖当地士绅。以他对南人秉性的了解,这些人定会暗中操纵,待他击退清军后,反将窃取胜利果实。
他绝非愚钝之辈,岂会因几句奉承便昏头转向?若为南方与清廷死战,徒耗兵力钱粮,却难获实利。不能切实掌控的南方,要来何用?
燕辰清楚,至少需半年光景在北方培育人才,方可南下施政。故而对南方请援,他始终未置可否。
他更明白,南方尚未遭清军重创,那些士绅仍存侥幸,自恃他志在天下,必不忍见大明故土沦丧,这才敢讨价还价。
但燕辰何等人物?熟读史册的他深谙东林党人本性:内斗时机关算尽,御外时束手无策。若论倾轧同僚,个个堪称翘楚;谈及治国强军,却皆成睁眼瞎子。待到城破之日,不过以死沽名,还想在青史留一笔浓墨。此等儒生做派,他连眼皮都懒得抬。
此刻既已全据北方,日月神教的旧制显然难堪大任。教中元老们纷纷 ** ,欲建功立业,助他开朝立国。
**开国!
开国!
众多人物纷纷进言,如今半壁江山已定,正是开国立朝之时!
不仅日月神教的十大长老,连四大堂主及各处分舵舵主,皆已蠢蠢欲动。
他们亦欲借此良机——开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