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话问得看似寻常,实则暗藏机锋,意在探查张三丰的来历和根脚。
张三丰呵呵一笑,拂尘轻摆:“山野之人,闲云野鹤,居无定所,道统微末,不足挂齿。倒是国师身居高位,辅佐君王,泽被苍生,功德无量。”
他轻描淡写地将问题挡了回去,反而捧了玄冥子一句。
玄冥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色,继续笑道:“真人过谦了。贫道观真人气息圆融,已臻天人合一之境,想必对‘道’之理解,远超常人。贫道不才,近日于《南华经》中‘庖丁解牛’一节,略有困惑,不知真人可否指点一二?”
他开始以道经学问相试探,想从理论层面掂量张三丰的斤两。
张三丰神色不变,悠然道:“庖丁解牛,游刃有余,所好者道也,进乎技矣。其关键,不在‘解’,而在‘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,因其固然’。世间万事万物,莫不有其纹理规律,顺之则昌,逆之则亡。治国、修身、练武,亦是如此。强求不得,妄动则伤。”
他不仅回答了问题,更将道理引申开来,暗含规劝之意,仿佛在说:顺应天道自然才好,搞阴谋诡计是逆天而行,会遭报应的。
玄冥子闻言,面色微微一僵,随即恢复如常,赞道:“真人见解精辟,一语中的!佩服!那贫道再请教,对于‘刚柔’之道,真人如何看待?有人认为至刚易折,当以柔克刚;也有人认为一力降十会,刚猛无敌。孰是孰非?”
这个问题,更贴近武道本质,挑衅意味更浓。
张三丰抚须笑道:“刚柔?不过是表象罢了。孤阴不生,独阳不长。刚不可久,柔不可守。真正的至道,乃是刚柔并济,阴阳相生。就如同水,至柔,却能穿石;亦如金刚,至刚,却需淬火方能成器。过刚则折,过柔则靡,唯有把握其中平衡,方能长久。”
他顿了顿,意味深长地看了玄冥子一眼:“譬如为人处世,一味强势,树敌众多;一味退让,则受人欺凌。唯有心怀坦荡,审时度势,该刚时刚,该柔时柔,方为处世之道。国师以为如何?”
玄冥子被张三丰那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目光看得心中微凛,干笑两声:“真人所言,字字珠玑,发人深省。看来真人对太极阴阳之理,钻研极深。”
他终于忍不住,将话题引向了核心:“不知真人可曾听闻‘蚀心蛊’?此物生于南疆瘴疠之地,无形无质,能蚀人心脉,极为阴毒。贫道近日翻阅古籍,见有此物记载,却不知如何化解。真人博闻广识,可有良策?”
图穷匕见!他终于按捺不住,开始用毒术进行试探!他想看看,这位张真人对这种阴毒之物,是否了解,态度如何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客厅角落旁听的林啸和黄蓉,心都提到了嗓子眼!这老狐狸,果然开始下套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