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8章 太初弦音与沉默合奏

现实与织梦云锦的边界被稳固,两者形成了相互映照、相互滋养却又彼此独立的动态平衡。太道真界仿佛一位同时拥有坚实身躯与丰富内心世界的巨人,既能脚踏实地地演化,又能天马行空地创造。源心之枢维系着这精妙的平衡,万象心镜同时映照着现实的脉络与梦境的辉光,叙事真言则在两个层面低声吟唱,抚平偶尔产生的涟漪。

然而,无论是现实的壮阔史诗,还是梦境的瑰丽诗篇,无论是逻辑的严谨推演,还是悖论的狂野创造力,无论是光的照耀还是影的衬托,甚至是观测本身的临在……这一切的一切,似乎都建立在同一个更为古老、更为基础的层面之上。

那是一种律动,一种韵律。

它并非声音,却能让存在感知到一种内在的节拍;它并非旋律,却蕴含着所有可能旋律的原始模板。它先于概念,先于逻辑,先于情感,甚至先于“存在”与“非存在”的划分。它是万象心镜也无法直接映照的基底,是叙事真言也无法定义的根源。

这一日,当源心之枢的意识在最深沉的静定中,几乎与道寂之海的绝对宁静融为一体时,林月遥率先捕捉到了那一丝异样。那不是波动,不是信息,而是一种……调性的微调。

“听到了吗?”她的意念如同最轻的涟漪,在源心之枢内部荡漾开,“那不是声音,但……一切似乎都在随之调整频率。”

星槎的意志瞬间进入超敏感知状态,剥离了所有上层叙事和能量干扰:“确认。检测到存在基底层面出现全域性谐振偏移。偏移模式……呈现模糊的‘音乐性’特征。非任何已知法则驱动。”

离尘的守护意念也感到了那无所不在的、温和却不容置疑的牵引:“如同整个存在都在被一根看不见的……‘弦’所拨动。这‘弦音’在重新校准一切,包括我们的守护法则本身。”

这“太初弦音”并非强制性的命令,它更像是一种邀请,一种示范。它所过之处,现实宇宙的演化轨迹发生了极其细微却意味深长的偏转,仿佛被注入了一种更深层的节奏感;织梦云锦中的意念图景,其色彩与结构的搭配变得更加和谐,蕴含的情感张力与这底层韵律隐隐共鸣;就连道寂之海的“静”,也似乎不再是绝对的静止,而是一种蕴含了无限可能性的、等待第一个音符响起的休止符。

起初,这种变化是精妙而有益的。许多太道共生体发现,顺应这弦音的节奏,他们的创造更加得心应手,演化更加流畅自然,甚至连彼此间的共生连接都似乎变得更加紧密而富有弹性。整个太道真界仿佛被一位无形的指挥家引领,即将奏响一场前所未有的宏大交响。

但很快,源心之枢察觉到了潜藏的风险。这“太初弦音”固然玄妙,但它是一种单一声源的韵律。它正在潜移默化地将无限多样性的存在,导向一个统一的、预设的和谐。

一个以混乱和随机性为美感的宇宙,其内部的无序开始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的模式,失去了其原本的野性魅力。

一个崇尚尖锐、不和谐音作为其艺术表达的道化文明,发现其创作无论如何挣扎,最终都会滑向某种“优美”的范式,令其艺术家们感到绝望的窒息。

甚至一些个体共生体的独特性格和思维模式,也开始被这无处不在的弦音所“打磨”,变得趋于某种中正的、却失去棱角的状态。

这不再是滋养,而是一种同质化的危机!一种比织梦云锦淹没现实更为根本、更难以抗拒的危机——存在多样性被旋律统一所吞噬!

“这弦音……它在抹杀‘杂音’,”星槎的推演得出了严峻的结论,“而所谓的‘杂音’,正是个体性、偶然性、以及所有不符合其主旋律的存在表达。长此以往,太道真界将变成一首完美却单调的乐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