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6章 井底之蛙,不足与谋!

“《玄镜秘要》第七卷《阴阳互感篇》里明确记载:凡入冥府之地,需烛光为媒,阳气为引。人燃烛,示有生者入内;烛若灭,则阴气盛而阳气衰,生者当速退,否则必遭不测。”

“看到没有?这跟人点烛,鬼吹灯的设定几乎一模一样!”

“作者不是瞎写,而是在用通俗语言,复活古籍中那些被遗忘的文化!”

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。

那种找到知音的兴奋感,让她停不下来。

窗外传来鸟鸣声。

她充耳不闻。

“再说。”

“你们以为这只是个搞笑俗称?”

“错了!大错特错!”

“《四方异物志·西南卷》里记载过一种墓穴异变现象:尸身久埋地下,若遇阴煞之气聚集,或经特殊炼制,可化作不腐之躯,形如裹布之物,凶戾异常。”

“裹布之物是什么?用白话说,不就是粽子吗?”

“作者用最通俗的词汇,指代最古老的传说,这叫什么?这叫文化转译!”

秦诗玥停下来。

端起茶盏喝了一口。

茶早就凉透了。

但她根本感觉不到。

继续打字。

“还有摸金符发丘印这些设定。”

“你们以为是作者拍脑袋想的?”

“《幽玄录》里明确记载过古代盗墓者的门派体系!”

“其中就有观星定位,寻龙点穴的摸金一派,以及官方授权,专司盗掘的发丘一脉!”

“作者只是把这些史料里晦涩难懂的记载,用故事形式重新演绎了一遍!”

“这不是胡编乱造,这是文化考古!”

她眼睛里闪着光。

想起昨晚看到的那些情节。

胡八一用《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》破解机关的场景。

那些关于五行八卦、天干地支的描写。

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。

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在古籍里找到出处。

这种严谨程度,根本不是普通网文作者能做到的。

“所以,那些说《鬼吹灯》是快餐文学的人。”

“麻烦你们解释一下,为什么一部快餐文学,能把风水堪舆术写得如此专业?”

“为什么一个网文写手,对古代志怪传说的了解程度,比你们这些自诩文化人的还要深?”

她打字速度慢了下来。

她在组织最后的总结。

这是最关键的部分。

她必须一击致命。

“《鬼吹灯》表面上写的是盗墓。”

“但骨子里,写的是对传统文化最深沉的敬畏和传承。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“它把那些躺在故纸堆里、无人问津的古老传说,重新赋予了生命。”

“它用最通俗的故事,承载了最厚重的文化内核。”

“它让年轻人在追剧般的阅读快感中,自然而然接触到了风水、堪舆、五行、八卦这些传统文化。”

“这种文化传播方式,比那些高高在上、自命清高的所谓纯文学,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!”

她停顿片刻。

脑海中浮现出那句话。

“应是天仙狂醉,乱把白云揉碎。”

然后是《鬼吹灯》里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。

这两个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