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侍郎站起身来,走到窗边:“杨大人,识时务者为俊杰。有些时候,适当的妥协并不是坏事。”
“妥协?”
“比如说,主动承认在汝州的某些做法确实有不妥之处,表示愿意接受朝廷的安排,不再插手地方政务。”
杨昭明白了。这个赵侍郎表面上是来提醒他,实际上是来劝降的。
“赵大人的好意,杨昭心领了。不过…”杨昭站起身来,“我杨昭行得正坐得直,没什么好妥协的。”
赵侍郎脸色微变:“杨大人,您这是何必呢?强龙不压地头蛇,您一个外地来的官员…”
“赵大人。”杨昭打断了他的话,“如果没有别的事,时间不早了。”
这是明显的逐客令。赵侍郎脸色阴沉下来。
“既然杨大人如此执迷不悟,那就别怪在下不客气了。”他冷冷地说,“明天的朝会,杨大人好自为之。”
说完,他拂袖而去。
房门关上后,柳如烟担忧地问:“他这话是什么意思?”
“意思就是,明天的朝会会很精彩。”杨昭反而笑了,“不过这样也好,总比暗中使坏强。”
“你就不担心?”
“担心有什么用?”杨昭走到桌边,提笔写了几行字,“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。况且…”
他停下笔,转过身来:“我还有底牌没有用呢。”
第二天一早,李公公就来接杨昭进宫。
“杨大人,今天的朝会可能会有些波澜。”李公公在马车上提醒道,“您要有心理准备。”
“多谢公公提醒。”杨昭整理了一下官服,“不过我倒是很期待呢。”
李公公看了他一眼,心中暗暗佩服。这个杨昭要么是胸有成竹,要么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。
马车在宫门前停下。巍峨的宫墙高耸入云,朱红色的宫门庄严肃穆。
“杨大人,咱们走吧。”
杨昭下了马车,深吸一口气。今天的朝会,将决定他在京城的命运。
刚走进宫门,就看到太师带着一群官员迎面走来。太师看到杨昭,脸上露出一丝冷笑。
“杨大人,别来无恙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