偌大的凌霄宝殿内,落针可闻,众仙神眼观鼻、鼻观心,连呼吸都刻意放缓了几分。
玉帝的潜台词很清楚:取经路上的磨难是必然的,天庭不可能为每一只妖怪负责,更不可能提前清场。
观音菩萨低垂的眼睑下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。玉帝的推诿在她意料之中,但“直接送经书”的讥讽却点出了这场宏大布局的某种荒诞性。
她双手合十,宝相庄严,声音却带着穿透寂静的力量:“阿弥陀佛。陛下所言,取经之路本为磨砺心性,渡化众生,贫僧自然知晓。金蝉子每一世都死于流沙河。”
她抬起清澈的眼眸,直视玉帝:“卷帘大将,虽贬斥下界为妖,受万箭穿心之苦,但其根源仍在天庭。他每一次精准截杀金蝉子转世,非是其神通广大至此,而是有人暗中指引、布局、甚至干扰天机,令天庭与西方的护持之力同时失效。此非流沙河一地之妖祸,实乃一场精心策划、针对佛门东传、亦藐视天庭威严的阴谋!”
玉帝质问道“卷帘大将被困流沙河,他要怎么跟人密谋呢?这流沙河四周都荒无人烟的,他现在可是妖怪,杀个路过的凡人那不是很平常嘛。就因为他以前是天庭的官,你就怀疑是天庭故意搞的鬼,你有啥证据呀?”
观音菩萨神色平静,面对玉帝的质问,不慌不忙地说道:“玉帝,贫僧虽无确凿证据指向天庭,但种种迹象表明,此事绝非偶然。”
她微微停顿,目光扫过殿内众神,继续说道:“金蝉子转世每一次皆在流沙河遇害,如此巧合,实在令人费解。那暗中之人能屡次避开天庭与西方的护持,绝非普通妖怪所能为之你。”
玉帝眉头紧锁,陷入沉思。他心中明白,观音菩萨所言并非毫无道理,只是此事若处理不当,恐将引发天庭与佛门之间的嫌隙。
这时,太上老君站了出来,打了个稽首,缓缓说道:“陛下,观音大士所言不无道理。此事疑点重重,若不彻查,恐生后患。依老臣之见,我们可以派兵在流沙河埋伏,金蝉子现在已经转世了,如果他再取经肯定经过流沙河,那背后之人肯定出现。现在就不要碰卷帘大将了,以免打草惊蛇。”
玉帝微微点头,觉得太上老君所言有理。他看向观音菩萨,说道:“既然老君都这么说了,朕便依老所言。但观音大士,若查明此事与天庭无关,还望佛门莫要再无端猜疑。”
观音菩萨双手合十,恭敬说道:“多谢玉帝。若查明真相与天庭无关,贫僧自会向陛下赔罪。”
于是,玉帝当即下令,派遣一队天兵天将,秘密前往流沙河附近埋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