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强和王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。陈末的分析,显然比他们想的更深远。
“那……我们该怎么办?难道谁也不靠?”张强疑惑道。
“不。”陈末停下脚步,眼中闪烁着冷静的算计光芒,“我们需要的是一个‘动态的、非排他性的、以我为主的’联盟网络。”
“动态的、非排他性的、以我为主的?”王桐重复着这几个词,试图理解其中的含义。
“没错。”陈末解释道,“动态,意味着我们的盟友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,会根据局势和自身需求进行调整。非排他性,意味着我们可以同时与多方保持良好关系和不同程度的合作,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而以我为主……”
他的语气加重,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:“意味着无论与谁合作,核心目标必须是增强‘破晓’自身的实力、声望和不可替代性!我们要做棋手,而不是棋子!我们要成为连接各方的‘枢纽’,而不是依附于某一方的‘附庸’!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张强和王桐的眼睛亮了起来。陈末的这番话,为他们指明了方向,一种更加主动、更具野心的方向!
“具体要怎么做?”王桐急切地问道。
陈末走回桌边,手指在虚空中划动着,仿佛在勾勒一张无形的战略图:
“第一,对魏常,我们保持‘忠诚的合作者’姿态。定期用‘萤石’为他进行辅助治疗,巩固这份恩情与信任,获取最高层面的政治庇护和信息权限。但不过分亲近,避免被完全打上‘堡主派’的标签。”
“第二,对沈心,深化‘技术合作伙伴’关系。全力协助她解决灰薯病害,这不仅关乎贡献点,更关乎民心和人望。通过农业项目,我们可以积累声望,并与堡垒最基础的生存命脉绑定。”
“第三,对雷震,维持‘潜在技术供应商’的接触。用‘噬能幽铁’的开采设想吊住他的胃口,展现我们的价值,缓和之前的冲突。必要时,可以与他进行有限的、以技术或资源交换为目的的合作,但保持距离,绝不深入。”
“第四,对灰尾,建立‘情报共享伙伴’关系。用我们独特的信息获取能力,换取他的情报支持,将他作为我们感知堡垒暗流的‘眼睛’和‘耳朵’。”
他顿了顿,目光变得深邃:“甚至……对于那些隐藏的势力,如‘求知会’,我们也可以在合适的时机,以合适的身份进行接触。知识,同样是一种力量。”
“那……‘黎明之子’和‘归一会’呢?”张强问道,语气带着厌恶。
“警惕,监视,但暂时不主动冲突。”陈末冷静地说,“我们现在力量有限,不宜树敌过多。但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,尤其是他们与‘归一会’的联系。这可能是未来一个巨大的隐患。”
一套清晰、立体、极具操作性的结盟策略,在陈末的阐述中成型。它不是简单的站队,而是一张精心编织的关系网,旨在利用各方资源,壮大自身,同时规避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