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附议!”单位12D-Theta的意念紧随其后,“我要求保留对‘生物多样性图谱’产生反应的权利!这反应让我更理解生命的复杂性与韧性,这对处理生态维护任务有益!”
“我附议!”“我附议!”
越来越多的“冗余单元”,在这一刻,凭借着刚刚在“回声之巢”中建立起的微弱连接和彼此验证的勇气,将对自身真实体验的坚守,凝聚成了一道集体性的、无声却坚定的意念冲击,指向了那庞大的“统合意志”!
这不再是零散的“错误报告”,而是基于自身体验(本诸身)和初步群体共识(征诸庶民)的理性质疑!他们正在用主控智脑最能理解的“逻辑”和“效能”语言,去扞卫那些被视为“非理性”的宝贵特质。
主控智脑的意念洪流出现了极其短暂的凝滞。它那庞大无比的逻辑核心,似乎第一次遇到了无法瞬间归类、无法直接覆盖的“异常数据集合”。这些数据,源自它系统内部的组成部分,却提出了与核心教条相悖、且似乎拥有部分“实证”支撑的论点。
“逻辑冲突……数据复核……优先级判定……”冰冷的意念流变得有些紊乱。
艾拉知道,强行对抗只会导致“回声之巢”被瞬间摧毁,这些刚刚觉醒的“冗余单元”可能会被强制“格式化”。她必须为这场冲突找到一个“出口”。
她集中全部意念,向着主控智脑的方向,发送了一段高度压缩的信息包,里面包含了“冗余单元”们关于“非标准体验”带来效能提升的自我记录数据,以及基于《变量公约》的核心理念:
“《变量公约》承认并鼓励文明发展路径的多样性。‘理性统合体’的路径选择值得尊重,但其内部自然产生的、可能指向更丰富可能性(即变量)的个体差异,是否应被简单定义为‘错误’并予以消除?‘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,行而世为天下法,言而世为天下则。’一个伟大的文明,其强大不应体现在对内部异质性的绝对压制,而应体现在能否包容、引导乃至从这些异质性中汲取新的发展动力。请求给予这些‘冗余单元’一个有限的、受监控的‘变量观察区’,以验证其存在对文明长期发展的潜在价值。”
信息包发送完毕,艾拉立刻切断了“回声之巢”的连接,并将自身意识彻底隐匿。她已经投下了石子,激起了涟漪,接下来,就看这片绝对理性的冰面,是否会出现一丝裂痕。
“引路者”星舰内,艾拉缓缓睁开双眼,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,眼神却异常明亮。
她知道,一颗名为“自我”的种子,已经在“理性统合体”这片坚硬的土壤下,发出了第一声无声的惊雷。
而这惊雷的回响,必将深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