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于毁灭中诞生的守护者”。
这层精心编织的叙事外壳,如同第二层皮肤,紧密地包裹着霍无夜那沸腾着弑神之意的核心。它散发着恰到好处的悲怆与坚韧,模拟着符合“优质变量”预期的能量波动和情感频谱。每一次伪装的能量循环,每一次模拟的情感反馈,都经过纯白之光的精密计算,确保能通过那可能随时扫过的例行巡查。
安全,但窒息。
霍无夜感觉自己像被塞进了一个量身定做的华丽棺材里,每一次“呼吸”都必须符合棺材设计的韵律。那点“真实火花”在重重包裹下稳定燃烧,但其灼热的本质无时无刻不在灼烧着这层虚伪的外壳。他必须时刻压制住吞噬、毁灭、质问的本能,将自身约束在“守护者”应有的行为模式内——愤怒需有度,力量需显“不稳定”而非“异常”,守护的目标需“明确”且“符合大众价值观”。
纯白之光静静悬浮一旁,如同最严谨的导演,时刻监测着“演员”的状态,调整着“剧本”的细节。它的光芒中,雪帝的秩序性维持着外壳的结构稳定,古月娜的空白性模拟着外界反馈,霍雨浩的守护执念则既是人设的核心,也是连接霍无夜真实内心的最后锚点,防止他在扮演中彻底迷失。
“波动频率…降低百分之三…更符合‘内敛的伤痛’…” “对第三号模拟刺激源(家园毁灭幻象)的反应强度…超出预期阈值…收敛百分之十五…” “能量输出模拟…加入千分之七的‘不稳定震颤’…”
细微的调整指令不断传入霍无夜的意志。他如同一个提线木偶,精确地执行着,将真实的自我深埋于冰冷的海沟之下。
这种极致的压抑,本身就是一种煎熬。他甚至开始怀念在流放区直面“熵寂”的威胁,至少那时,他还能做真实的自己。
然而,理智告诉他,这是必要的代价。活下去,才能找到破局的机会。那个利用低优先级清理子协议漏洞的疯狂念头,需要时间、需要数据、需要无数次推演来完善。在此之前,这副“人设”面具,就是他们唯一的护身符。
他的感知并未完全局限于自身。在维持伪装的同时,他依旧分出一缕极其隐晦的意志,如同潜望镜般,谨慎地观察着这片死寂的流放区,搜寻着任何可能有用的信息,或是潜在的威胁。
在一片由无数破碎镜面组成的区域,每一面镜子都凝固着某个绝望或疯狂的瞬间。他的意志掠过时,一面极其不起眼的、布满裂痕的暗色镜子,忽然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那镜子中映照出的,并非景象,而是一种……深沉的、近乎凝滞的悲哀。一种失去了重要之物、万念俱灰后的死寂。这种情绪并非强烈爆发,而是如同背景辐射般弥漫着,几乎与流放区的绝望环境融为一体,但却格外“纯净”,没有其他样本残骸常见的疯狂、怨毒或算计。
这种纯粹的悲哀,与他伪装的“守护者”人设中的“伤痛”部分,产生了一种微弱的、却无法忽视的共鸣。
出于维持人设的本能(一个真正的“守护者”会对这种纯粹的悲哀产生好奇与同情),也出于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欲,霍无夜让伪装气旋缓缓靠近那面暗色镜子,并小心翼翼地释放出一丝符合人设的、带着安抚意味的探究意念:“何故…悲伤?”
没有回应。
那凝滞的悲哀依旧,如同深潭。
就在霍无夜以为这只是一块情绪化石,准备离去时——
那面暗色镜子的表面,如同水滴落入平静的湖面,微微荡漾了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