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种子

这位老者,正是李松德,国内物理学界的泰斗,也是周宇在少年时期,唯一真正认可他的恩师。

“我若通知你,你这小子,肯定又找借口说没时间。”李松德笑着摇了摇头,将手中的盒子递了过去,“我来临州参加一个学术会议,顺路来看看你。这是……一个年轻人托我转交给你的。”

周宇接过盒子,有些疑惑:“年轻人?”

“我也不认识他。”李松德耸了耸肩,“他只说,他是一位非常欣赏你才华的学者。他看了你三年前发表在《自然·通讯》上那篇关于‘量子纠缠态在生物信息传输中的可能性’的论文,有一些心得,想与你交流。”

周宇的身体,猛地一震。

那篇论文,是他最得意的作品,也是他心血的结晶。

它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近乎天方夜谭的理论,试图用量子物理的框架,去解释生命体之间那种神秘的、非定域的信息传递现象。

然而,这篇论文发表后,却如石沉大海。

主流学术界认为它过于玄妙,缺乏实验支撑,斥之为“民科的狂想”。

而他的哥哥周浩,在得知他花费了这么多精力去做这种“不能赚钱”的研究后,更是当着他的面,将打印出来的论文,扔进了垃圾桶。

从那以后,周宇便再也没有对外发表过任何一篇纯理论性的文章。

他以为,这个世界上,不会再有人,能理解他那些看似荒诞的、孤独的构想。

“他……他说了什么?”周宇的声音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。

“他没说,他只把他的想法,写在了这份报告里。”李松德指了指周宇手中的盒子,“我看了几眼,虽然很多地方看不懂,但能感觉到,这个人,是真正懂你的人。宇儿,学术的道路是孤独的,能遇到一个知音,是莫大的幸运。好好看看吧。”

李松德拍了拍他的肩膀,没有再多说什么,转身便离开了。

周宇站在原地,紧紧地抱着那个盒子,仿佛抱着一件稀世珍宝。

他回到座位上,小心翼翼地,解开了锦缎,打开了盒子。

里面,是一份装帧极其精美的报告。

封面是纯黑色的,上面用烫金工艺,印着论文的标题。

纸张,是顶级的哑光铜版纸,触感温润。

他深吸一口气,翻开了第一页。

报告的开头,只有一句话:

“致周宇先生:在科学的荒原上,先行者从不孤独。”

仅仅这一句话,就让周宇的眼眶,瞬间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