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1章 夯土筑塞镇朔漠 驰道通衢隐杀机

就在这时,刘邦突然用力,将石矶往陷阱里一拉,同时自己借着石矶的拉力,向上一跃,跳出了流沙陷阱。石矶猝不及防,被刘邦拽进陷阱,半截身子陷进沙土。

“多谢了,石矶!”刘邦冷笑一声,捡起掉在地上的残页,转身就跑。

卫真见状,立刻追了上去:“刘邦,把残页留下!”

两人在陵墓通道中狂奔,通道两侧的石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秦篆,正是陈墨当年主持编写的《秦记》片段。刘邦一边跑,一边留意着石壁上的文字,试图找到与残页对应的线索。卫真紧追不舍,手中的弯刀时不时劈向刘邦,两人在狭窄的通道中展开激烈缠斗。

小主,

石矶在流沙陷阱中,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,眼中闪过一丝决绝。他从怀中掏出一枚半块的“墨”字令牌,用力将其掷向通道深处:“陈先生,弟子无能,未能守住陵墓。但请您放心,石壁的秘密,绝不会被这些逆贼窃取!”

令牌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,落在通道尽头的一块石壁上,发出“咔哒”一声轻响。紧接着,通道两侧的暗格突然打开,数十支弩箭齐发,朝着刘邦和卫真射去。

刘邦和卫真大惊,纷纷躲闪。弩箭密集如雨,两人被逼得节节后退。就在这时,通道尽头的石壁突然缓缓裂开一道缝隙,缝隙中透出微弱的光芒,隐约能看到里面有一座石台,石台上似乎放着什么东西。

“是石壁入口!”刘邦眼中闪过狂喜,不顾弩箭的威胁,朝着缝隙冲去。

卫真也看到了缝隙后的石台,心中杀意更盛:“刘邦,休想独吞!”他挥刀挡开弩箭,紧随其后冲了上去。

两人同时冲进缝隙,却发现里面并非想象中的密室,而是一处环形石室。石室的墙壁上,刻满了陈墨的手书,既有治国方略,也有技术图纸,还有对天下大势的预判。石室中央的石台上,放着一个青铜盒子,盒子上刻着“秦记全本”四个大字。

“太好了!《秦记》全本在这里!”刘邦激动得浑身发抖,伸手就要去拿青铜盒子。

就在他的手指即将碰到盒子的瞬间,石室的门突然“轰隆”一声关上,四周的墙壁开始缓缓向内收缩。卫真脸色大变:“不好,是机关!这是陈墨设下的绝杀机关!”

刘邦也慌了神,他看着不断收缩的墙壁,又看了看石台上的青铜盒子,陷入了疯狂的挣扎:“我不能死在这里!我要拿到《秦记》,我要当皇帝!”

他疯狂地去撬青铜盒子,可盒子却纹丝不动。卫真则试图用弯刀劈开石室的门,可门是用三合土混合精铁铸就,根本劈不开。墙壁收缩的速度越来越快,两人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,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整个石室。

而此时,石室之外,扶苏和胡亥带着禁军,终于赶到了骊山陵墓入口。他们看着满地的打斗痕迹和陷入流沙陷阱的石矶,心中焦急万分。

“石矶先生,你怎么样?刘邦和卫真呢?”扶苏快步走到陷阱边,示意禁军放下绳索。

石矶被拉上来,重伤之下气息微弱,他指着通道深处,艰难地说道:“他们……他们进了石室……陈先生的绝杀机关……启动了……《秦记》全本……还有一半令牌……在陈先生那里……”

话未说完,石矶便晕了过去。

胡亥脸色大变:“不好!若机关启动,刘邦和卫真固然会死,但《秦记》全本也会被毁!”

扶苏看着通道深处,听着里面传来的惨叫声和墙壁收缩的巨响,心中如刀割一般。他知道,陈墨设下这机关,本是为了防备觊觎文脉之人,可如今,《秦记》全本也面临毁灭的危险。

“怎么办?兄长,我们要不要冲进去救人?”胡亥急切地问道。

扶苏望着通道深处,眼中闪过一丝决绝。他想起陈墨的话:“文脉永续,不在典籍本身,而在人心。若典籍落入恶人之手,不如毁去,留待后世有缘人重新发掘。”

可他又不甘心,那是陈墨一生的心血,是大秦的文脉根基。

就在他犹豫不决时,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,一名斥候疾驰而来,脸上满是惊慌:“公子!长城急报!西域联军与匈奴联手,已经突破玉门关,正向雁门关杀来!蒙恬将军请求朝廷火速增援!”

扶苏和胡亥同时脸色惨白。

骊山陵墓的石室即将崩塌,《秦记》全本危在旦夕;长城防线告急,西域联军与匈奴大军压境;驰道沿线有西域奸细潜伏,随时可能发动破坏;卢生的余党尚未肃清,咸阳城也面临隐患。

大秦,再次站在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。

扶苏握紧了手中的《秦记》残本,看着通道深处不断传来的巨响,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焦虑。他不知道,石室中的《秦记》全本能否保住;不知道,蒙恬和项伯能否守住雁门关;更不知道,陈墨是否还活着,是否能再次出手,化解这场惊天危机。

雪雾笼罩着骊山,也笼罩着整个大秦。远处的咸阳城,宫阙巍峨,却在风雪中显得格外脆弱。一场关乎大秦存亡、文脉永续的决战,即将拉开序幕。而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答案——陈墨,你究竟在哪里?你是否还藏着最后的后手,能挽救这风雨飘摇的帝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