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章 将星初现

常遇春的额头抵着冰冷的地面,能闻到泥土混着炭火的气息。他定了定神,把腹内翻涌的情绪压下去,声音却依旧带着颤音:大帅,末将不敢惊扰。只是今日采石矶一战,弟兄们伤亡惨重,末将亲眼看见第三队冲锋时,二十七个弟兄上去,回来的只有三个......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,元军凭借天险,滚木礌石不绝,弓箭更是跟下雨似的。我们的船刚靠近岸,就被打烂了......

这些我都知道。朱元璋打断他,走到案几旁坐下,端起凉透的茶碗抿了一口,所以我才下令撤退。

可撤退不是办法!常遇春猛地抬头,烛光恰好照在他脸上,能看见他鼻翼两侧的汗渍和血污,大帅,元军在采石矶囤积了粮草,又有蛮子海牙坐镇,我们耗不起!弟兄们看着那座山就发怵,再拖下去,军心就散了!

刘伯温在一旁轻轻咳嗽了一声:常将军,大帅自有考量。采石矶易守难攻,强行......

先生!常遇春转向刘伯温,眼睛亮得惊人,正是因为难攻,才要出奇招!末将观察了一天,元军虽然防备严密,但他们的西侧崖壁坡度稍缓,而且那里的守军换防时总有片刻混乱!他说着往前膝行了两步,末将请求带领一支小队,从西侧崖壁攀上去,绕到守军背后突袭!不求拿下整个采石矶,只求能烧了他们的粮草库,或者夺下一处箭楼,给大军打开缺口!

帐内突然安静下来,只有烛火噼啪作响。朱元璋手指敲击着案几,目光落在常遇春身上,像是要把这个年轻人看穿。他想起三天前,这个年轻人在渡长江时,跳上敌船一刀劈了元军百户;想起昨天,他背着伤员在箭雨里狂奔,背上插着三支箭还在大喊冲锋。

你知道西侧崖壁有多陡?朱元璋忽然问,那里的石头常年被江水浸泡,滑得站不住脚,还有元军埋的铁刺。

末将知道!常遇春的声音更响亮了,今天下午我借着后撤的机会仔细看过,那里虽然陡,但有不少藤蔓可以借力!只要手脚利索,能爬上去!

爬上去又如何?朱元璋的声音冷了几分,你带多少人?五十?一百?元军在崖顶有巡逻队,你们刚露头就会被射成筛子。

末将有办法!常遇春往前又挪了挪,膝盖已经碰到了案几的腿,我们可以等后半夜,元军最困的时候动手。用湿布裹住马蹄,带足绳索和火油,爬到崖顶先解决巡逻队,然后直扑粮草库......他越说越激动,仿佛已经看到了火光照亮夜空的景象,只要粮草库一着火,元军必定大乱,到时候大帅再下令总攻,定能一举拿下采石矶!

刘伯温捻着胡须的手指停住了。他看着常遇春那双闪烁着光芒的眼睛,又看了看朱元璋沉思的侧脸,忽然开口:大帅,常将军所言,倒也不是没有道理。

朱元璋抬眼看他。

采石矶之战,我军已折损三千弟兄,再僵持下去,正如常将军所说,军心堪忧。刘伯温缓步走到窗前,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,蛮子海牙此人虽勇猛,却生性多疑,若西侧真有异动,他必定分兵救援,到时候正面防线就会出现破绽。他转过身,目光落在常遇春身上,只是此计凶险万分,成功率不足三成。

三成足够了!常遇春立刻接话,末将愿意一试!就算只有一成希望,也比坐在这里等死强!

朱元璋沉默了。他端起茶碗,却没有喝,只是盯着碗底的茶叶。帐外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,咚——咚——,已经是三更天了。他想起自己年轻时,在濠州城被元军围困,也是凭着一股不要命的劲头,带着十八个弟兄从城墙排水道钻出去搬救兵,才保住了一城百姓。

你想要多少人?朱元璋忽然问。

常遇春猛地一怔,随即狂喜涌上心头,他用力叩首,额头撞在地上发出的一声:末将只需五十人!都是跟末将出生入死的弟兄,个个手脚麻利,不怕死!

五十人......朱元璋低声重复着,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,武器呢?

要五十副轻便甲胄,二十把短刀,三十张弓,还有足够的火油和绳索!常遇春几乎是脱口而出,显然早就盘算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