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9章 海天佛境自在道场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海天佛境的霞光散尽时,潮音洞的钟声传遍山海。香客们走出梵宫,看见空中飘着十二道佛光,每道佛光下都有座茶寮,其中位孩童捧着的糖果,与他偷偷放在佛像手心的那颗,纹路严丝合缝。有渔民认出那是总在梦中微笑的菩萨,突然跪地笑喊道:“原来佛也爱吃糖啊!” 老香客的无碍杖辉中,浮现出他当年偷偷在供桌下藏了壶酒的身影,杖纹里的自在,与此刻的模样如出一辙。

普贤菩萨的白象用鼻子卷起捧普陀山的泥土,土粒里裹着颗莲花籽。他将花籽撒在般若舟的甲板上,竟长出丛紫竹林特有的自在莲:“行愿就像种自在莲,再庄严的土地,只要心怀亲近,都能长出无碍。” 月白袈裟的光纹漫过花瓣,花心立即结出莲蓬,蓬上写着 “圣凡不二”。

文殊菩萨的法剑在虚空划出星图,海天佛境的本命星旁,多出颗自在星。青狮用爪子轻拍老香客的肩膀:“根本智不是要你变成另种修行,是让你在每个敬畏里都藏着亲近。” 藏青僧衣的梵文咒语在星图上流转,将 “过去”“现在”“未来” 三颗星连成线,“你看,连拘谨都能变成渡船。”

当暮色染红法界海,润珠发现老香客的无碍杖 —— 不,现在该叫无碍杖了 —— 杖头的铜环间,新刻了十二句梵文。她指着其中句问观音菩萨,得到的回答让她心头一颤:“那是‘慈航’的‘航’字。” 远处的紫竹林传来钟鸣,般若舟的船铃与之相和,在浪涛中织成首 “自在无碍” 的偈语。

观音菩萨最后望了眼海天佛境的方向,玉净瓶中的甘露突然化作无数莲花灯,顺着洋流飘向普陀山。她知道,潮音洞的观心石里,不二阵上的 “亲” 字会永远发光,就像九百年前慈航道人埋下的那篮玄冰草,终于在今天长出了自在。而这艘般若舟,会载着片觉醒的佛境,继续在法界海中航行 —— 因为自在之路,本就没有终点。

善财在日记里写下:“今日见菩萨显化,方知最殊胜的佛境不是庄严,是能容下拘谨的那颗心。” 他合上本子时,发现扉页上不知何时多了行字,笔迹与慈航道人在竹简上的批注一模一样:“修行如观海,敬不如亲,亲不如化,化不如自在。” 窗外的月光洒在字上,与般若舟的帆影交相辉映,在海面上铺就条通往黎明的路。

老香客在潮音洞打坐时,无碍杖突然浮起,在他面前转出道法轮。轮中显出燃灯古佛的身影,正微笑着向他颔首。他刚要起身行礼,轮中的古佛却化作慈航道人,又渐渐变成观音菩萨。最后轮中只剩下片虚空,虚空中写着行字:“大道无形,自在无疆。” 他望着那行字,突然明白自己敬畏了万年的庄严,原来就在那颗敢于亲近的心。

当第一缕晨光刺破海天,老香客举起无碍杖的瞬间,天地交界处突然裂开道佛光。十二道金光从法界海喷涌而出,在半空凝成十二座自在台,台沿的纹路与无碍杖的杖纹相融,化作场莲花雨。随侍龙女的镜碎片在雨幕中组成光网,网眼漏下的光斑在海面拼出梵文的 “空” 字与汉文的 “自在” 二字,而观音菩萨指尖滴落的甘露,正顺着柳枝坠入玉净瓶,瓶中突然绽开朵千叶莲,花瓣上坐着无数自在的生灵,每个都捧着颗晶莹的自在珠 —— 那是众生万年未曾放下的拘谨,此刻终于化作滋养自在的法露。

老香客凝视着这漫天法雨,感受着自在珠落在身上的轻盈与温暖,仿佛背负了万年的拘谨包袱在这一刻被彻底卸下。他回想起在梵宫礼佛的那些岁月,小心翼翼地遵循着各种仪轨,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逾越,那时的他,以为这便是对佛的虔诚,却不知自己早已被 “拘谨” 的念所束缚,内心充满了对圣境的敬畏和对 “失仪” 的恐惧。

他垂眸凝视手中的无碍杖,乌木杖身经岁月摩挲泛起温润光泽,仿若一面时光之镜,清晰映出他眉眼间舒展的弧度。指尖抚过杖身细密的纹理,凸起的祥云雕纹如同活物般跃然于掌心。当他握紧古朴的兽首杖柄时,一股热流顺着经脉游走全身,杖中蛰伏的万千佛光仿佛被唤醒,化作细碎金芒从纹路间隙渗出,在暮色里织就朦胧光纱,将周遭浮动的尘埃都镀上了一层神圣的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