忠伯的惊叹之声随之再起:“了不得!当真了不得!铁砂场中练的是‘静’的根基,这梅花桩上背负石锁,练的便是‘动’的极致!一静一动,一拙一巧,这已是在锤炼完整的发力与御劲体系了。 背负如此重量,在高低错落的桩上求平衡、练爆发,其对身体掌控的要求苛刻到了极点。罗小哥的悟性与毅力,当真是万中无一。”
小主,
在坚硬不平的桩面上背负如此重物,对平衡的要求苛刻到了极致。他先是稳立于一米左右的矮桩之上,调整呼吸,感受着重心与桩体的微妙契合。古铜色的背肌因极度用力而虬结隆起,淡金色的轮廓再次隐隐浮现。
接着,他开始移动。从一个木桩跃向另一个更高的木桩,石锁的重量使得每一次跳跃都惊心动魄。落脚时,碗口粗的木桩往往猛地一沉,发出不堪重负的“吱呀”声,但他总能凭借强大的核心力量瞬间稳住,如生根般钉在木桩上。
他越练越专注,开始在桩阵中穿梭移动,时而高跃,!时而低伏,仿佛一头在林间奔行的猛虎。每一次落足都精准而沉稳,尽管背上重负如山,他的动作却不见丝毫滞涩,反而透出一种野性而凌厉的节奏。
洛秋宁目不转睛地看着桩上那道起伏的身影。一次尝试从近两米的高桩跃向一米五外的另一根桩时,背负的石锁让他的身形微微一滞,落脚点偏了半分,桩身剧烈晃动。
眼看就要连人带石锁摔将下去!他却临危不乱,猛地一扭腰身,竟借着晃动的力道将石锁向后一荡,同时足尖发力,硬生生踏碎了小半块桩头,借此重新找回了平衡。
忠伯见状,不禁赞道:“小姐勿慌,看他的应变!失衡瞬间能借力打力,踏碎桩头找回平衡,这恰恰说明他将铁砂中练出的‘听劲’与‘卸劲’化入了本能。这等练法与其战斗急智,闻所未闻!”
整个过程中,沉闷的石锁破风声、木桩的吱呀声、少年粗重的喘息声、以及足下铁砂的摩擦声交织在一起,忠伯时而响起的惊叹声,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秋水小院中一曲独特而震撼的苦修乐章。
洛秋宁吓得捂住嘴,心跳如鼓。而罗修尘只是稍作喘息,便再次跃起,继续他的苦修,仿佛刚才的惊险一刻从未发生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