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章 真相与审判

司马老贼 土玄 2049 字 4天前

张苞坠涧血肉模糊的身躯,北伐大军在陇上麦田边燃起的希望之火,木门道设伏的精心算计……无数画面在他脑中翻腾,最终都汇聚成李严那为一己之私而罔顾国事的可憎面孔。

“准备车驾,”他终于顺过气来,声音嘶哑,却带着一种冰冷的决绝,“即刻……回成都。”

成都,承光殿内。

今日的气氛比往常更为庄严肃穆。黑压压的文武官员分列两侧,空气凝滞得仿佛能滴出水来。后主刘禅端坐于御座之上,脸上带着几分不安与困惑。

诸葛亮强撑着病体,端坐在刘禅特意为他准备的座椅之上。宽大的朝服更显得他形销骨立,面容清癯,唯有那双眼睛,锐利如鹰隼,扫视全场,最终定格在站在班列前方的李严身上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李严此刻心中已是惊涛骇浪。他原本以为凭借自己托孤大臣的身份和巧言令色,足以将此事遮掩过去,甚至已准备好了一套说辞,暗示诸葛亮是因战事不利、损兵折将而主动退兵,却反诬他粮草不济。然而,当他看到诸葛亮那洞悉一切的眼神,以及站在诸葛亮身后、面色冷峻的费祎、董允时,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。

“李正方,”诸葛亮开口了,声音不高,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,带着一种疲惫至极后的平静,但这平静之下,是即将喷发的火山。“大军班师前,你遣使送至卤城大营的紧急军报,声称东吴背盟,陆逊引兵数万,直逼江州,可有此事?”

李强制镇定,出班拱手,语气甚至带着一丝委屈:“回丞相,确有此事!严接到江州急报,忧心如焚,唯恐蜀中有失,方才火速禀报丞相。此乃为国之心,天日可鉴!至于丞相因何退兵,严实不知晓其中细节,或许是丞相对江东动向另有判断?”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退兵原因,试图混淆视听。

诸葛亮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,不再看他,而是将目光转向刘禅:“陛下,臣已命人查证清楚。费祎、董允。”

费祎应声出列,向刘禅及众臣展示了从江州都督陈到处得到的官方回报,以及潜伏江东细作冒死送回的密信,上面明确写着“吴境晏然,并无举兵迹象”。董允则呈上了关于粮草筹集、转运的详细账目以及相关官吏的证词,一笔笔,一项项,清晰揭示了李严督运不力、虚报库存、最终无法按期交付军粮的铁证。

公堂之上一片哗然。原本一些对李严抱有同情或处于中立态度的官员,也纷纷露出震惊和鄙夷的神色。

李严的脸色随着一份份证据的呈现,由红转白,再由白转青,额头上渗出细密的冷汗。他张了张嘴,还想狡辩,但在那环环相扣、无可辩驳的证据链面前,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。

就在这时,诸葛亮猛地站起身。他的身体似乎摇晃了一下,旁边的姜维下意识地想扶,却被他用眼神制止。他一步步走向李严,步履蹒跚,却带着千钧之力。

他停在李严面前,手指颤抖地指向他,积聚已久的悲愤终于如火山般爆发,声音不再平静,而是充满了血泪的控诉,每一个字都像是从齿缝间挤出来:

“李严!李正方!”

“因汝一己之私,渎职懈怠,匿粮不发,致我前线数万将士有枵腹之忧!他们在陇右浴血奋战,枕戈待旦,你却在他们背后断其粮饷!你可知饥饿为何物?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