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章 木门遗恨

司马老贼 土玄 1862 字 4天前

魏延挥刀迎战,刀光枪影,铿锵交鸣。战不十合,魏延虚晃一刀,拨马便走,部下士卒依计伴装溃败,丢弃些许旗帜辎重。

张合冷笑:“果是疑兵!”挥军追赶。

如此三番,魏延败而不乱,退而有序,始终与张合保持接触,如同一个冷静的钓手,牵引着愤怒的鱼儿游向预设的死亡陷阱。张合几度生疑,勒马观察,但见蜀军“狼狈”,又想起司马懿那“性如烈火”的评价,一股执拗之气直冲顶门,定要斩将立功,证明谁才是大魏真正的柱石。他不断催促部下,不顾人马疲乏,深入险峻山地。

天色渐晚,暮色四合。追至一处险要谷口,但见两山夹峙,道路狭窄,形似门扉,正是木门道。魏延于道口回马,厉声辱骂:“张合老匹夫!追袭百里,欺人太甚!今日与你决一死战!”

张合杀得性起,见魏延势孤,哪肯放过,大喝一声:“找死!”骤马挺枪,一马当先冲入道中。

就在他麾下骑兵大半涌入谷内之际,忽听山巅一声炮响,震彻云霄!霎时间,火光冲天,无数巨木、礌石带着轰隆巨响从两侧山坡滚滚而下,瞬间将狭窄的谷口堵死!

张合大惊失色,心知中计,急勒战马欲回,却发现归路已被乱石朽木塞得严严实实。他与麾下数百亲卫,被死死困在了一段不足百步的绝地之中。

“梆梆梆——梆梆梆——”

急促的梆子声如同索命梵音,从两边峭壁上密林中响起。下一刻,箭矢破空之声撕裂暮色,成千上万的弩箭,如同密集的飞蝗,从两侧山崖的每一个角落倾泻而下!箭雨遮天蔽日,无处可躲。

“举盾!”张合目眦欲裂,长枪舞动如轮,格挡箭矢。但弩箭来自四面八方,力道强劲,亲卫们在凄厉的惨叫声中纷纷落马。战马悲鸣,被射成刺猬,轰然倒地。一支弩箭穿透盾牌,射中张合肩胛,他身躯一晃;紧接着,第二支、第三支……箭矢无情地钉入他的胸甲、腹背、腿股……

他兀自拄着长枪,不肯倒下,虎目圆睁,望着崖顶。鲜血自嘴角汩汩涌出,染红了花白的胡须。

山崖之上,王平冷漠地注视着谷底的屠戮,缓缓举起右手,猛地挥下。又一波更加密集的箭雨,呼啸而下。

张合气绝,身躯依旧挺立,宛若一尊染血的雕塑。万箭穿身,壮烈而悲凉。

远处一座更高的山峦上,诸葛亮在姜维的陪同下,默然凝视着木门道的方向。火光映照着他清癯而疲惫的面容,良久,他轻轻叹息一声,对姜维低语,声音飘散在夜风中:

“惜乎。欲射一马,误中一獐。”

后续赶到的诸葛绪,眼见木门道被乱石封堵,谷内死寂,心胆俱裂,慌忙退兵。回报司马懿时,司马懿“大惊”,亲至道口,见那惨状,顿时“悲恸”不已,以拳捶胸,仰天悲呼:“张隽乂!隽乂!是吾之过也!吾不该让你追啊——!”

他声泪俱下,情真意切,令周遭将士无不感伤。然而,在他低头拭去那并不存在的泪水时,那深邃的眼眸深处,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光芒一闪而逝。是痛失大将的真心悔恨?是除去内部桀骜者的如释重负?抑或二者皆有?无人能知。

消息传回洛阳,魏主曹睿闻之挥泪,下诏追谥张合为壮侯,命其子袭爵,厚葬之。

蜀军主力,则在魏延的拼死断后与诸葛亮的周密安排下,安然撤回汉中。一场声势浩大的北伐,终以计杀张合、退保东川告终。陇右的风,吹过空寂的木门道,只余下箭簇与断戈,诉说着那场惊心动魄的遗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