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章 旌旗南指

司马老贼 土玄 1206 字 4天前

黄初六年的洛阳,似乎被困在一种焦灼的循环里。宫苑中的梧桐叶落了又生,生了又落,而皇帝曹丕心中的那道执念,却如同烙印,从未因两次南征的失利而消退,反在时间的发酵下愈发灼热,炙烤着他的理智与雄心。

“陛下!万万不可啊!”

朝堂之上,少府辛毗的声音带着近乎悲鸣的恳切,他须发微颤,手持玉笏,深深躬下身去。

“自武皇帝戡乱以来,中原板荡,十室九空。陛下承继大统,虽天下一统于魏,然土广人稀,疮痍未复。去岁南征,空耗钱粮无数,今若再举大军,恐民力难支,怨声载道啊!臣恳请陛下,暂息刀兵,养民屯田,蓄积国力,待十年之后,兵精粮足,再图南下,则大事可成!”

他的话音未落,侍中刘晔也快步出列,他的劝谏则更侧重于战略:“陛下,辛少府之言,乃老成谋国之见。孙权据江东已历三世,国险而民附,贤能为之用。更兼长江天堑,非易与之地。且吴蜀虽夷陵有隙,然其唇齿相依,若我大军压境,彼等未必不会再度联手。届时我劳师远征,彼以逸待劳,胜负之数,实未可知!请陛下三思!”

阶下群臣,多有附和之色,窃窃私语中弥漫着忧虑与不赞同。

御座之上,曹丕的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。这些劝阻,在他听来,句句都是对他权威的挑战和能力的质疑。他猛地一拍御案,声响惊得殿中顿时鸦雀无声。

“三思?朕已思之甚详!”他站起身,目光如冷电般扫过群臣,“孙权反复小人,诈伪无信,竟敢欺瞒于朕,拒送质子!若不加诛讨,朕之天威何在?魏之国体何存?尔等只知空谈困难,岂不闻‘人定胜天’!朕意已决,亲率六军,扫平江东!再有敢言不可者,休怪朕不容情!”

天子的震怒如同实质的冰锥,刺穿了所有反对的声音。朝堂之上一片死寂,无人再敢忤逆这显而易见的独断。

在一片压抑的沉默中,曹丕的目光落在了文臣班列最前方那个始终垂首不语的身影上。

“司马懿。”

“臣在。”司马懿应声出列,姿态一如既往的恭谨沉稳,仿佛刚才那场激烈的冲突从未发生。

“大军南征,后方根本,至关重要。朕命你,”曹丕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托付,“加授抚军大将军,假节,领兵五千,总督洛阳留台诸军事,一应政务,皆由你权宜处置。可能为朕分忧?”

这道命令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,在众人心中激起惊涛骇浪。“抚军大将军”、“假节”、领兵!这意味着司马懿不仅总揽政务,更获得了开府治事、统帅军队、代表皇帝执行军法的巨大权力。其权柄之重,已隐隐与曹真、曹休等宗室大将比肩,完成了从纯粹文臣到出将入相的彻底转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