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 江涛再临

司马老贼 土玄 1616 字 4天前

司马懿本人,则坐镇中枢,每日批阅文书直至深夜。他的案头,一边是来自广陵前线的军报,另一边则是帝国其他地区的日常政务。

一份来自青州的加急奏报被送入:当地豪强臧霸的旧部(臧霸已官至执金吾,但其在青徐的势力盘根错节)与新任刺史麾下官员发生冲突,抗缴赋税,甚至聚众围堵官衙,局势紧张,一触即发。

司马懿略一沉吟,即刻批复:“着青州刺史,暂缓催逼,以安抚为主。宣朝廷恩威,言明臧将军在京深得陛下信重,其旧部亦乃国家栋梁,岂可自误?然法度不可废,赋税乃国之根本。可令其推举代表,赴洛阳与度支尚书商议纳粮之策。” 批复既给了对方面子,避免了直接冲突激化矛盾,又牢牢守住了“必须缴税”的底线,并将矛盾核心引离地方,放到中央层面来控制化解。

另一份来自豫州的文书报告:因连续征发民夫南运粮草,谯郡(曹氏故里) 有乡老联名上书,陈情民间疾苦,请求减免今岁部分徭役。

司马懿批阅:“民情不可轻忽。然南征事大,粮秣乃三军性命所系。可酌减谯郡明年部分田租,以为补偿。今岁漕运役期,着豫州刺史妥为抚慰,确保民夫口粮医药,待役满后,由官府发放钱帛以示体恤。” 处理得既有原则性(徭役不能免),又有灵活性(用未来减租和当下补贴来安抚),尤其对“帝乡”特殊对待,政治上也滴水不漏。

他就像一个最高明的弈者,同时下着好几盘棋,无论是烽火连天的南方,还是广袤的北疆、遥远的西域,都在他的统筹掌控之下,井然有序。这份举重若轻的全局掌控力,令其麾下属官无不暗自钦服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而此时,曹丕的大军已抵达广陵前线。时值初秋,长江浩渺,烟波荡漾。然而,对岸的景象却让魏军上下倒吸一口凉气。

只见长江南岸,从石头城到江乘,连绵数百里,旌旗招展,营寨密布,仿佛有无数军马严阵以待。楼橹林立,甲胄的反光在江雾中若隐若现,透出一股森然的杀气。更有巨大的战船游弋江心,声势骇人。

曹丕伫立龙舟之上,遥望对岸,眉头紧锁。他虽知东吴必有防备,却未料到声势如此浩大,军容如此严整。“东吴…竟有如此实力?”他喃喃自语。

其实,这大多是安东将军徐盛设下的疑兵之计。他用芦苇、木料扎成篱栅,上覆草席、军衣,伪装成城寨和士兵,又将所有可用船只尽数陈列江上,虚张声势,竟成功营造出千军万马、严阵以待的假象。

恰在此时,天公亦不作美。秋季江水暴涨,波涛汹涌。曹丕所乘的龙舟在风浪中剧烈摇晃,一次猛烈的侧倾,几乎将这位天子掀入江中,幸得左右侍卫拼命拉住,才免于溺毙之灾。众人惊出一身冷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