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象简单至极,却凄惨悲切至极!那釜中哭泣的豆,那釜下燃烧的萁,本是同根所生,为何要如此急迫地相逼相煎?!
巨大的悲怆和强烈的控诉,裹挟着惊人的才华,瞬间击中了大殿中每一个人的心灵。死寂被打破,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倒吸冷气之声。许多文臣已然眼眶发红,偷偷用袖角擦拭眼角。就连一些武将,也面露不忍之色。
“我儿——!”卞太后再也忍不住,放声痛哭起来,哭声撕心裂肺,充满了无尽的哀伤与无助。
曹丕僵在了御座之上。他准备好的所有斥责与问罪之词,在这短短三十个字面前,显得如此苍白、丑陋而残忍。那诗句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他此刻的行径。他能感受到台下那无声却巨大的道德压力,更能感受到母亲那几乎要崩溃的悲痛。他可以不在乎曹植,可以不在乎部分大臣的感受,但他不能完全无视这公开场合下的伦常舆论,更不能真的逼死母亲。
他的脸色变幻不定,青白交错。最终,那冰冷的杀意被强行压下,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涌上来,或许是残存的一丝愧疚,或许是更大的恼怒。他猛地闭上眼,再睁开时,脸上竟也硬生生挤出了一丝“动容”与“惭色”。
“好……好诗……”他的声音有些干涩,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“看来你确有急智……罢了,今日之事,就此作罢。望你日后好自为之,谨言慎行,莫负朕……与太后之心。”
赦令已下,杀局瓦解。曹植如同虚脱一般,踉跄了一下,勉强站稳,沉默地低下头,掩去眼中所有的情绪。
司马懿直到此刻,才微微抬起眼帘,目光快速而隐蔽地扫过御座上的皇帝,扫过劫后余生的曹植,扫过痛哭的太后,扫过那些神情各异的同僚。方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,如同最精湛的铜匠,将冰冷的洞察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。
他看到了权力的边界。原来,即便贵为天子,也无法全然为所欲为。孝道、舆论、公开的承诺,这些无形的绳索,在关键时刻,竟也能勒住那试图挣脱一切的马蹄。这给了他极大的启示:规则,哪怕只是表面的规则,也有其利用的价值。
他掂量着才华的分量。曹植的绝世才华,是他招祸的根苗,引得兄长妒忌猜疑,必欲除之而后快;可也正是这绝境中迸发的才华,化作泣血的诗句,瞬间扭转了局势,硬生生从死亡的刀锋下夺回了一条生路。这让他深思,司马家族未来需要的,究竟是隐藏所有锋芒,还是应该经营一种“无害”却足以在关键时刻保全家族的名望?
最后,他体味到情感的无力。卞太后的泪水与哀求,能暂时保住儿子的性命,却丝毫改变不了曹植被彻底打入政治冷宫的命运。那份赦免,充满了无奈的妥协,而非亲情的胜利。在最高权力的较量中,纯粹的情感,是最脆弱、最容易被牺牲的东西。
一场滔天大祸,似乎以一首诗的力量消弭于无形。但殿中众人心中都明白,有些东西,已经彻底死了。曹植很快就会被严密的监视下送回封地,从此与囚徒无异,所有的政治抱负化为泡影,只剩下一支笔和满腹的愁绪。
宴席终散。司马懿随着人流走出宫殿,秋夜的冷风扑面而来,让他精神一凛。他回头望了一眼那灯火通明、却仿佛吞噬了无数亲情与梦想的巨大宫阙,眼神沉静如古井深潭。
才华、亲情、舆论……这些都是棋子,而真正的高手,要懂得如何在这盘名为“生存”的棋局上,审慎地落下每一子。他紧了紧衣袍,迈步融入夜色,心中那条道路,愈发清晰,也愈发冰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