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 孤臣的峭壁

司马老贼 土玄 1697 字 5天前

程昱面无表情,躬身领命:“昱,遵命。”

司马懿心中雪亮。曹操需要程昱这把刀去砍人,去得罪人,去干那些脏活累活,但又不能让他砍得太狠,以免彻底失去人心。程昱则心甘情愿地扮演这个角色,充当曹操意志最坚决、最冷酷的执行者,以及所有怨恨的标靶。

散朝后,司马懿看着程昱孤零零走向尚书台值房的背影,那背影在宏伟的殿宇间显得异常孤独,却又异常坚硬。他开始了自己的剖析:

程昱何以能如此屹立不倒? 其一,绝对的价值。他能解决最棘手的问题,无论是搞来粮食还是推行严法,他能交出令人无可指摘的结果。这是硬实力。 其二,绝对的忠诚。他的所有行为,无论多么酷烈,都被清晰地界定为“为公”(即为了曹操),毫无私心杂念。他甚至通过“孤”来证明自己的忠诚——不结党,只依附于曹操一人。 其三,甘为孤臣。他主动选择了一条孤独、危险、招人怨恨的道路,成为了曹操手中最锋利也最不需要爱惜的“脏刀”和“镇石”。曹操用他,既放心,又顺手。

然而,司马懿绝不会选择这条路。 他看得无比清醒:程昱的一切都系于曹操一人对他的信任和需要之上。这种信任极其脆弱,一旦曹操认为他不再有用,或想转换政策、收买人心,程昱会第一个被抛弃,作为平息众怒的牺牲品。由于他得罪人太多,一旦失势,绝无缓冲,必将墙倒众人推,万劫不复。

司马懿追求的是司马家族的“长治久安”,而非个人一时的“不可或缺”。程昱的模式,是在峭壁边缘行走,赌性太大,不符合他“家族至上”的核心利益和“隐忍待机”的整体战略。他钦佩程昱的能力和决绝,但绝不愿,也绝不能成为程昱。

站在程昱这座“孤臣的峭壁”之前,司马懿感觉自己完成了一场漫长的毕业礼。荀彧、郭嘉、贾诩、程昱,这四位风格迥异的顶尖谋士,如同四道浓淡不一的阴影,共同为他勾勒出了权力世界的完整图谱与所有可能的生存路径。

他汲取着四家的养分,却绝不会被任何一家同化。他要拥有荀彧的格局(但更务实),郭嘉的锐利(但更藏锋),贾诩的隐忍(但更进取),程昱的实效(但更安全)。最终,这一切都融汇、锤炼,形成了他独一无二的“司马懿之道”:外示拙朴,内藏机锋;不争一时之长短,着眼长远之布局;依附强主而存身,亦谋他日之自主。

他的目光,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那位总是沉默坐在角落的五官中郎将。曹操身边的能臣猛将如云,但他们的光辉,皆依赖于曹操这一轮炽烈的太阳。

而太阳,终有迟暮之时。

真正的智慧,不仅在于如何在当下的太阳下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,更在于,识别并投资于下一轮太阳。

司马懿微微吸了口气,将怀中冰冷的卷宗抱得更紧了些,迈步向宫外走去。他从这四位“老师”身上学到的一切,都将化作无声的养分,助他在这位未来的潜龙身边,更精准、更老辣地布下司马家族长远的棋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