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章 山雨压城

司马老贼 土玄 1446 字 4天前

司马懿静静地听着,眼眸深处那点幽光骤然收缩,变得锐利无比。郡守这番话,看似亲切的恭维与提醒,实则是一次再明确不过的、来自官方层面的暗示与试探。它轻描淡写,却重若千钧。这意味着,征辟的意向已非空穴来风或遥远传闻,而是化作了从最高权力中心弥漫下来的、几乎可以触摸到的压力。曹操的视线,已经穿透了层叠的官僚体系,精准地落在了河内温县,落在了他司马懿的头上。

“山雨…果真欲来了。”司马懿的声音很轻,像是一声叹息,却又没有丝毫叹惋的意味,反而透着一股冰冷的确认。

“不止于欲来,”司马防的面色更加沉肃,他从宽大的袖袍中取出一卷小巧的帛书,动作极其谨慎,仿佛那是什么烫手的事物。他将帛书在案上缓缓铺开,用手指点了点,“你看这个。这是方才为父回府时,一位在郡府任职的故吏之子,借呈递公文之机,悄悄塞给我的。”

司马懿凑近烛光。帛书上字迹工整却略显匆忙,墨色尚新,显然是不久前才抄录的。上面罗列着十数个名字,其后标注着籍贯与极其简练却分量极重的评语。他的目光如电扫过,在名单的中段,他的视线骤然定格——

“河内温县,司马懿,字仲达。评:聪亮明允,刚断英特”。

那八个字的评语,像八根冰冷的钢针,刺入他的眼中。这绝非寻常的赞誉,而是极高的、甚至带有某种危险性的评价,出自曹操核心幕僚的手笔。在这份显然是司空府内部流通的预备征辟名单上,他的名字不仅赫然在列,而且评语如此扎眼。

更令人心惊的是,名单上还有几位河内乃至弘农、河东的知名士子。这绝非对某一位名士的偶然礼聘,而是一次系统性的、大规模的政治筛淘与揽才行动。曹操的目的昭然若揭:他要彻底整肃、消化北方士族的力量,将一切潜在的人才与威胁,尽数纳入曹氏集团的轨道,顺者昌,逆者亡。

小主,

所有的预判,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直接、最冷酷的证实。而且,这进程来得如此之快,如此咄咄逼人,几乎不给人留下喘息犹豫的空间。

书房内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,空气仿佛凝固了,只有灯芯燃烧时偶尔发出的噼啪细响,衬得这寂静愈发令人窒息。父子二人再次抬头对视,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那沉重如铁的“果然如此”,以及那一丝在巨大压力骤然降临下,反而被激发出的、冰冷的庆幸——庆幸他们早已窥见先机,庆幸他们提前做出了那个艰难而正确的决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