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章 弩与弓

王海不解:“公子,兵器耗损乃是常情。

如此巨力反复冲击,能支撑数百次已远超寻常铁胎弓。”

“不,这不对。”陈飞摇头指着断口,“这是脆断!其性未韧,内含隐忧。”

小主,

他仔细端详样品问道:“这弩臂与弓身锻造完成后,是如何处理的?”

“自然是淬火!”李炎理所当然道,

“上好玄钢锻打成型后,烧至通红入寒泉水,使其坚硬无比!此乃锻兵不二法门!”

陈飞心中一动,要求道:“烦请三位在我面前再锻造一副弩臂和弓臂......”

众人虽不解,但工坊内再次响起锻打声,炉火更旺。

陈飞目不转睛看着每个步骤,当烧得白亮的钢胚被迅速浸入冰冷泉水,激起大片白雾时,他似乎明白问题所在。

陈飞组织着语言,假托古籍开口道:

“三位师傅技艺已臻化境,小子佩服。

但我曾在一残破古籍中见过一种奇谈,或许能解释这‘过刚易折’之困。

其论调与当今主流淬火之道颇有不同,诸位姑且一听。”

他刻意放缓了语速,以显得不那么确定:

“那古籍认为,炼器如炼人,需张弛有度。

金铁经反复锻打,内部结构已然紊乱,犹如修士经脉不畅、气息浮躁。

故议,在锻打之后、淬火之前,需先经一‘固本培元’之步骤,

即将材料加热后,并非急冷,而是置于空中,令其自然冷却。

此步骤非为增其硬度,实为‘均匀其组织,平息其内躁’,为后续锤炼打下完美根基。

此步,亦可称为‘退火’或‘正火’。”

他顿了顿,观察着两位炼器师的反应。

果然,李炎和王海闻言,眉头立刻蹙起,脸上写满了怀疑。

李炎更是忍不住开口:“加热后任其自然冷却?公子,此法闻所未闻!

如此一来,钢胚软化,先前千锤百炼之功,岂非去了大半?

锻打出的精纯结构若因此松散,如何能承巨力?”

王海虽未直接反驳,但也缓缓摇头,显然极不认同这第一步。

第057章 符箓进展

陈飞心知此论与他们毕生所学相悖,不急不恼,继续道:“李大师所虑甚是。

此步之后,方是第二步,即诸位所做的‘淬火’,古籍称之为‘铸就钢骨’。

以极寒介质速冷,激发其至刚至强之性,使其坚硬无匹。此步与当今之法无异。”

听到这里,李炎和王海的脸色稍缓,觉得这古籍总算说回了一点“正理”。

陈飞话锋一转:“然而,淬火之后,钢性虽硬极,却也脆极,

如同修士只修刚猛外功,不重内息调和,根基不稳。

故而,必有第三步,‘阴阳调和,刚柔并济’。”

他目光扫过三人,语气带着几分不确定的探寻,

“需将淬火后的构件,再次置于火上加热,

但此次火候、温度、时间,要求极为微妙,需远低于淬火之温。

经此一步,或可称为‘回火’。

旨在消解其部分脆性,赋予其几分韧性弹性,

使其在至刚之中,生出些许至柔之性。”

“最后,还有一步‘温养’,如同修士稳固境界。

言称在器物最终成型后,需以特定低温长时间烘烤,

以求彻底平息其内部残余的躁动之力,确保其形态稳固,经久耐用。”

这一套“退火 - 淬火 - 回火 - 温养”的四步理论,虽然听起来自成体系,

但与李、王二人根深蒂固的“锻打 - 淬火”至高理念冲突太大。

王海捻着胡须,沉吟道:“公子,非是老夫不信古籍。

只是这‘退火’软化,‘回火’降硬……

听起来,每一步似乎都在削弱钢材的刚猛本性,

这与我们追求神兵利器的初衷,怕是背道而驰啊。”

李炎也接口道:“是啊,淬火求的就是一个极致刚硬,

若再加热,硬度必然下降,威力岂不打折扣?”

陈飞见他们果然没有轻易信服,心中也不恼。

他苦笑着摊手,将姿态放得更低:

“二位大师所言,正是此论最大的关隘与疑点。

那古籍残破,我只知其原理框架与大概步骤。

但这‘退火’究竟需加热到何种程度?持续多久?

‘回火’具体该是什么温度?耗时几何?

‘温养’又该如何操作?

这些最为关键的‘火候’与‘法诀’,却已遗失殆尽。”

他略作停顿,仿佛不经意般提及:

“说来也巧,小子所得的玄钢冶炼之术,

与这‘四步锤炼法’,似是源于同一卷残损的古籍......”

此言一出,李炎与王海几乎是同时猛地抬起头,眼中瞬间爆发出灼热的光芒!

玄钢术!

这三个字如同惊雷般在他们脑海中炸响。

正是陈飞带来的玄钢术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