京津地区的初冬,寒风已带着刮脸的力度。生产车间里却热火朝天,反应釜发出沉闷的轰鸣,流水线平稳地输送着泛着特有金属光泽的“长青一号”新材料。工人们专注地操作着设备,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,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、被逼到绝境后又站稳脚跟的狠劲。
只有极少数核心成员知道,维持这条生产线轰鸣的“心脏”,早已悄然更换。那被林长青命名为“曙光”的新型催化剂,正悄然在反应釜深处,发挥着比进口原料更稳定、更高效的作用。
林长青和苏雨晴并肩站在中央控制室的观察窗前,隔着厚重的玻璃,看着下方井然有序的生产场景。
“数据很完美,甚至比断供前还要稳定。”苏雨晴看着监控屏幕上几乎拉成一条直线的性能曲线,轻声说道,语气里带着一丝如释重负,但更多的是一种紧绷后的冷静。连续的危机,让她飞速褪去了最后一丝属于校园的青涩,眉宇间沉淀下的是属于决策者的沉稳与审慎。
林长青点了点头,他的目光没有落在屏幕上,而是穿透观察窗,仿佛在凝视着反应釜内部那些肉眼无法观测的、精妙的化学舞蹈。他的侧脸线条在控制室幽蓝的光线下显得有些冷硬,眼神深处却燃烧着一种近乎冷静的火焰。
“戏台已经搭好了,”他开口,声音平稳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,“该请主角登场了。”
苏雨晴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。他之前所说的“演一场戏”,指的就是现在。她微微蹙眉:“风险不小。如果奥本海默不上当,或者他们看穿了我们的表演……”
“他们会上当的。”林长青打断她,语气笃定,“傲慢和贪婪,是他们最大的弱点。他们绝不会相信,我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,绕开他们的专利壁垒,拿出性能更优的替代品。他们只会认为,我们是在强撑,是在用性能不稳定的残次品维持生产,很快就会自爆。”
他转过身,看向苏雨晴,眼神锐利如刀:“我们要做的,就是把他们这种笃定,变成刺向他们自己的利刃。”
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。不是直接公布“曙光”的存在,那太便宜对手了。他要利用信息差,引诱奥本海默犯下更大的错误。
“通知刘经理,”林长青下达指令,语速不快,却字字清晰,“让他‘不经意’地向几个我们掌握的、与奥本海默关系密切的渠道透露消息,就说我们找到了临时的替代原料,勉强维持生产,但产品性能……极其不稳定,良品率大幅下滑,内部焦头烂额,正在全力补救。”
苏雨晴眼睛微亮,瞬间领会了其中的精妙。示敌以弱,诱敌深入。当对手以为你摇摇欲坠时,往往会使出更致命的杀招,而这也意味着,他们会露出更大的破绽。
“同时,”林长青继续说道,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,“让王工那边,准备几批‘特制’的产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