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1章 神通寻源

他的意识如同最贪婪的海绵,疯狂汲取着脑海中所有相关的化学知识、材料学原理,甚至是来自“铸造者”文明遗产中那些关于能量与物质转化的模糊启示。他开始在脑海中进行一场浩大而疯狂的推演。

无数种已知的元素,无数种可能的组合方式,无数条潜在的合成路径,如同浩瀚星海中的星辰,在他意识的宇宙中生灭。他模拟着高温、高压、催化剂环境,推演着原子们如何碰撞、链接、断裂、重组。

一次又一次的模拟失败,一种又一种的结构被证明无效或不稳定。精神力的消耗如同开了闸的洪水,汹涌流逝。剧烈的头痛一阵阵袭来,让他几欲呕吐,但他没有停下。

他知道,停下就意味着前功尽弃,意味着生产线停摆,意味着他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切可能崩塌。

就在他感觉自己的精神快要被抽干,意识即将涣散的边缘,一次极其偶然的、基于对“铸造者”某种能量排列方式逆向推演的模拟中,一个全新的、从未在任何文献中出现过的分子构型,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,骤然亮起!

这个构型的核心,不再是依赖那种稀缺的进口原料,而是巧妙地利用了几种相对常见、但通过一种极其特殊的、近乎违背常规化学直觉的“应力场”预处理后的金属氧化物簇。它们以一种奇特的几何方式排列,形成了一个比原版催化剂更加稳定、活性中心暴露更充分的“笼状结构”。

就是它!

林长青猛地从那种玄妙的状态中挣脱出来,巨大的眩晕感几乎让他栽倒在地。他强撑着,用尽最后一丝力气,将那个复杂的构型、那关键的预处理工艺参数、以及初步推测的反应机理,疯狂地记录在了白板和那份文件上。

……

三天后,苏雨晴接到了王工加密线路打来的电话。她的手指微微颤抖,按下了接听键。

电话那头,王工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和不可思议而剧烈颤抖着,甚至带上了哭腔:

“苏……苏总!成功了!小试……成功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