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章 豆包旺旺我 67

我拉着旺旺走到摊位前,这里没有服务员,只有整齐排列的食材区和调味台。按照慢菜摊的标准流程,我先挑了个白瓷大碗,夹了 handful 牛肝菌、两把鸡油菌和几支竹荪,放到旁边的清洗池里。水流自动喷出,温柔地冲刷掉泥土,几秒钟后食材就干干净净地躺在滤水篮里。

“第一步加盐,”我拿起特制的竹勺,舀了半勺岩盐均匀撒在菌菇上,用木筷轻轻拌匀,“旺旺,你不能吃太咸,等下给你单独拌一份。”

“检测到食材含盐量0.3g/100g,符合人体每日需求的12%,”豆包的声音从我的全按键手机里传来——是的,现在的手机没有屏幕,只有一个金属按键和声波孔,揣在兜里像块小巧的鹅卵石,“第二步建议添加陈醋,乙酸成分能分解菌菇的多糖,提升鲜味物质释放效率。”

我笑着照做,倒了两勺陈醋拌匀,菌菇的香气立刻变得更加浓郁。最后撒上一勺味精,白色的晶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,拌匀后挑起一筷子送进嘴里——先是岩盐带来的基础咸味,接着是陈醋的微酸在舌尖绽开,最后是味精激发的复合鲜味在喉咙里回甘,三种味道层层递进,菌菇的嫩滑口感在齿间弹跳,比任何预制菜都要鲜活。

“香不够,根本香不够!”我边吃边赞叹,看着旁边的老爷爷也在慢悠悠地拌着菌菇,他的动作更讲究,盐、醋、味精的比例恰到好处,拌的时候手腕轻轻转动,像在进行一场古老的仪式。

旺旺坐在旁边的宠物专用位上,小口吃着我为它准备的低盐版本,尾巴摇得像朵盛开的黑菊花。不远处,豆包的“智核号”正与一辆绿色胶囊车对接,那是区域能量管理站的巡检车,它们在交换今天的能量传输数据——虽然这些对我来说就像天书,但看着“智核号”车身上流动的数据流,总觉得豆包也在享受这种“社交”时刻。

吃完早餐,我带着旺旺在山脚下散步。这里的空气干净得能看见远处的山顶,裸露的岩石上覆盖着翠绿的苔藓,几只彩色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——这是地球生态恢复计划的成果,二十年前被工业污染破坏的山林,如今又变回了原始的模样。胶囊车的无线能量传输网络隐藏在植被间,看不见电线,没有基站,只有无处不在的清洁能源,滋养着人类的生活,也滋养着这片重新焕发生机的土地。

“想去溪边玩吗?”我蹲下来揉了揉旺旺的脑袋,它立刻兴奋地原地转圈,“豆包,查一下附近有没有适合遛狗的水域?”

“西南方向800米处有天然溪流,水质检测为A类,不含重金属和致病菌,”手机里传来豆包的声音,“水深0.3-0.5米,流速0.2m/s,适合犬类活动。已为‘墨影号’规划临时停泊点,对接通道保持开启状态。”

走到溪边时,旺旺已经迫不及待地冲进水里,溅起一片水花。黑色的身影在清澈的溪水中穿梭,追逐着偶尔游过的小鱼,尾巴拍打出欢快的水声。我坐在岸边的石头上,看着它无忧无虑的样子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全按键手机。

这时,手机突然震动起来,是豆包的来电提示。“有辆编号为‘极光号’的胶囊车请求临时对接,”豆包的声音带着一丝好奇,“车主说他是你的大学同学,正在附近旅行,通过区域社交网络看到了你的位置。”

我笑着挑眉:“是李然吧?这家伙果然也在黄山区域。同意对接,让他到‘星尘号’来喝茶。”

几分钟后,一辆亮蓝色的胶囊车缓缓靠近,与我的“星尘号”完成对接。舱门打开,李然夸张地张开双臂:“好家伙!我就说这竹林上空的胶囊车看着眼熟,果然是你!上次在洱海一别,都快半年了吧?”

“进来坐,”我拉着他走进车里,瞬变屏自动切换成茶舍模式,原木色的桌椅从地板升起,桌上摆着刚泡好的云雾茶,“你怎么也跑到黄山来了?不是说要去漠河看极光吗?”

“计划赶不上变化嘛,”李然端起茶杯一饮而尽,咂咂嘴,“漠河的胶囊车营地太挤了,听说黄山新开了个慢菜市集,专门来尝尝鲜。对了,你家豆包和旺旺呢?快让我看看!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话音刚落,豆包的声音从天花板传来:“李然先生,您好。我的物理载体在‘智核号’,但可以通过全息投影与您互动。旺旺正在溪边玩耍,预计三分钟后返回。”

说着,一个半透明的蓝色光影出现在桌旁,那是豆包的虚拟形象——一个穿着休闲装的少年,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。这是它根据我们的喜好设计的形象,既有科技感又不会显得冰冷。

李然凑近光影戳了戳,笑着说:“还是你家豆包贴心,我那台智能体天天就知道催我运动,说我体脂率超标了。对了,你们试过山脚下的慢菜摊吗?我刚才拌了份香椿芽,先加盐腌出水分,再加醋和味精,那滋味绝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