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 回廊幻境·横扫六合

——平齐,在五国皆灭的孤立中,齐王建不战而降。嬴政的意志中涌现出巨大的、近乎膨胀的满足感与成就感。兵不血刃,望风而降,这似乎证明了他所追求的秩序与力量,已然具有了无可抗拒的威慑。统一的实现,便是其理念正确性的终极证明。

在这横扫六国的过程中,林煜深切地感受到,嬴政并非嗜血的疯子,而是一个目标极其明确、意志坚定如铁的统帅和帝王。他将战争视为达成“天下一统”这一最高目标的必要手段,是清除混乱、建立新秩序的外科手术。每一次胜利,都让他对自身理念(以法家为基,以武力为矛,构建绝对秩序)的信心倍增。

然而,在这宏大叙事的背面,是林煜无法忽视的、透过嬴政视角也能窥见的淋漓鲜血。

他感受到,当秦军攻破一座座城池时,那些具体的惨状——焚毁的房屋,流离的百姓,战死或被坑杀的士卒——在嬴政的意志中,大多被抽象化了。它们变成了“必要的损耗”、“统一的代价”、“通往秩序之路上的阵痛”。

偶尔,会有一些特别惨烈的场景,或是某些六国贵族、将领的悲壮抵抗,会在这位帝王的意识中激起一丝微弱的涟漪。那或许不是同情,而是一种……对“阻碍”本身强度的评估,或者是对自身伟业之下,那些渺小个体命运的短暂一瞥。但这丝涟漪,很快就会被更强大的、对“整体目标”的执着所淹没。

林煜甚至能捕捉到嬴政内心深处一种逐渐固化的逻辑:唯有经历如此彻底的毁灭与征服,才能根除六国旧有的、导致纷争的根基;唯有施加无可抗拒的强力,才能将散沙般的人心与土地,熔铸成一块坚不可摧的顽铁。 混乱必须用更强大的秩序来覆盖,而战争的残酷,便是这新秩序诞生时,必须付出的“祭品”。

他看到了被焚毁的六国史籍,那些承载着不同文明记忆的竹简在火焰中化为灰烬。在嬴政的意志中,这不是文化的浩劫,而是思想统一的必要步骤,是清除可能导致未来分裂的“思想毒素”。

他感受到了修筑长城、驰道、灵渠时,那征发自六国旧地的民夫所承受的苦难。但在嬴政看来,这是构建永恒秩序的物质基础,个体的牺牲,在帝国永续的面前,是微不足道的。

小主,

当最后一幅六国版图被染上玄黑之色,嬴政立于咸阳宫的最高处,俯瞰着那前所未有的一统江山时,林煜感受到的,是一种混合着极度豪情、巨大满足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……空虚与更深层焦虑的复杂心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