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5章 闪电出击

这些城镇里,有印军修建的公路、桥梁、仓库、军营,还有部分民用设施。

参谋人员向何大清请示:“将军,这些设施要不要全部拆除?”

何大清亲自前往前线城镇视察。看着眼前的公路,他眉头紧锁:“全部拆除,需要投入大量兵力和时间,而且耗费钱粮,我们的补给线还在抢修,没必要在这上面浪费资源。”

可要是不拆,他又放心不下:“这些设施都是印军当初为侵略而建,公路能快速运兵,桥梁能保障补给,仓库能囤积弹药。现在不处理,和谈后印军卷土重来,这些就成了他们再次挑衅的资本,我们不能给他们留下可乘之机。”

思来想去,何大清最终做出决定:“所有基础设施,摧毁一半保留一半!公路拆毁关键路段,桥梁炸断部分承重结构,仓库、军营拆毁核心区域,民用设施尽量保留,不影响当地百姓生活。”

命令下达后,部队立刻执行。

工兵们精准作业,炸毁公路的险要路段,让其无法快速修复;炸断桥梁的一侧桥墩,使其失去军事运输功能;拆毁军营的武器库和指挥室,只留下空荡的营房。

整个过程速战速决,既没有浪费过多兵力,又彻底破坏了这些设施的军事价值。

身边的参谋不解地问:“将军,为何要留一半?”

何大清望着远处的雪山,语气深沉:“我们打仗是为了保家卫国,不是为了破坏。保留一半,日后和谈划定边界,若是这些区域划归我方,剩下的设施还能修复利用,减少重建成本;若是划归印度,残缺的设施也不足以让他们再犯我边境。这是最务实的选择。”

很快,中印双方的和谈正式启动。

何大清率领的解放军,用十五天的闪电反击,打出了国威军威,让印度政府彻底认识到了中国的实力和决心。

而那些被摧毁一半的基础设施,也成了这场战争的见证——既彰显了我军的铁血,也体现了何大清作为指挥官的务实与远见。

雪域高原上,战火渐息,和平的曙光即将到来。

何大清站在阵地上,望着飘扬的八一军旗,心中默念:边境安宁,百姓安康,这场仗,值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