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西直门外,何大清抬头望向远处的北平城墙——青砖灰瓦的城楼依旧,只是曾经悬挂的日本国旗、国民党党旗早已不见,取而代之的是鲜艳的红旗。
他仿佛看到了12年前,自己带着吕清心和年幼的何雨阳、何雨柱,从这里逃离北平的场景;如今,他带着胜利之师回来,终于能给家人、给百姓一个安稳的家。
根据上级命令,独立师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北平市区的安保工作,协助军管会接管城市设施,维护开国大典前的社会秩序。
何大清立刻召开师部会议,对任务进行部署:“一团负责天安门周边及长安街的安保,严密排查可疑人员,确保核心区域安全;二团协助接管北平的工厂、学校、医院,帮助百姓恢复正常生活;三团负责郊区的巡逻,防止国民党特务破坏。”
部署完毕后,何大清特意抽出时间,带着几名警卫员,朝着四合院的方向走去。
沿途的街道上,百姓们正在打扫卫生,商店陆续开门营业,孩子们在街头嬉戏,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走到熟悉的胡同口,何大清看到四合院的大门敞开着,门口挂着“北平军管会家属院”的牌子——老周和几名地下党员,还在守护着这座老宅。
“何司令!您回来了!”老周看到何大清,激动地迎了上来。
走进院里,石榴树长得更加茂盛,葡萄藤爬满了屋檐,曾经被日军、国民党军破坏的痕迹早已被修复。
何大清走到自己曾经住过的北房,推开门,屋里的家具依旧摆放整齐,墙上还贴着何雨阳、何雨柱小时候画的画。“这些年,我们一直照着您的嘱咐,把家里收拾得好好的,就等着您回来。”老周说。
何大清摸着熟悉的炕沿,眼眶微微湿润。他知道,很快,吕清心和孩子们就会从热河赶来,一家人终于能在这座老宅里团聚,再也不用分开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独立师的师部,被设在了北平城内的一座旧王府里。何大清将师部的工作重点,从“作战”转向“建设”——他组织战士们参与北平的城市修复,帮助百姓修补被战火毁坏的房屋;派出懂技术的战士,协助工厂恢复生产,确保北平的物资供应;还挑选出文化水平高的战士,到学校担任辅导员,给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。
每天清晨,何大清都会骑着自行车,在北平的街头巡查。
他看到天安门广场上,工人师傅们正在搭建开国大典的主席台;看到长安街上,战士们正在认真地巡逻;看到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,心里充满了自豪——他知道,自己正在参与一件改写中国历史的大事,正在守护一个崭新的国家。
期间,上级领导多次来到独立师视察,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:“何大清同志,你们的部队不仅能打仗,还能搞建设,为北平的稳定和开国筹备做出了重要贡献!”何大清则始终保持着谦逊:“这是我们应该做的,只要能为新中国出一份力,我们义不容辞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