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目滴水不漏。钱副科长的脸色渐渐有些难看。他没想到,一个民营小厂的财务竟然如此规范。
与此同时,车间里的检查更为惊心动魄。
卫生局的人戴着白手套,拿着放大镜和手电筒,几乎是用挑剔的眼光在审视着每一个角落——地面、墙壁、设备缝隙、工人操作台、甚至空气里的尘埃……孙工程师陪同在侧,心提到了嗓子眼。
“这台设备传动轴有油污渗出!”一个检查员指着那台之前莫名运转顺滑的灌装机,厉声道。
小主,
孙工程师心里一紧,连忙解释:“领导,这是设备正常运行时不可避免的微量润滑渗出,我们每天下班都会彻底清洁,绝对没有污染产品的风险。您看,这是我们的清洁记录。”
他递上记录本,上面清晰记载着每次清洁的时间和负责人。
检查员哼了一声,又转向配料区。“这些调味料,储存环境湿度超标!”
“我们严格按照标准使用防潮柜和除湿机,这是温湿度记录仪,数据显示一直在安全范围内。”孙工程师指着墙上的仪表。
检查组的人像是嗅到血腥味的鲨鱼,不断提出各种吹毛求疵的问题,试图找到突破口。车间的工人们在这种高压下,操作难免有些变形,气氛紧张到了极点。
李秀兰穿梭于财务室和车间之间,协调应对。她能感觉到背后那一道道或审视、或幸灾乐祸、或担忧的目光。马科长更是阴魂不散地跟着,时不时“提醒”检查组注意某个“容易被忽略的细节”。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检查仍在继续。压力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,勒得“万家香”几乎喘不过气。
就在检查组在车间里对一批即将封箱的成品辣酱进行抽样,准备带回检测,并且钱副科长在财务室开始纠缠一些账目上的细枝末节,试图强行寻找“违规”证据时——
厂区大门外,再次传来一阵汽车引擎声。
一辆风尘仆仆的吉普车停下,车门打开,下来三个人。为首一人,三十多岁年纪,戴着眼镜,背着相机,神色严肃而干练,正是省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何卫东!他比预想的来得更快!他身后跟着一名助手和一名司机。
何记者的到来,像一颗投入平静(实则暗流汹涌)湖面的石子,瞬间打破了厂区内微妙的平衡!
“请问,这里是万家香食品厂吗?我是省电台的何卫东。”何记者亮明身份,目光锐利地扫过厂区门口略显混乱的场面和那几辆显眼的公务车。
门卫愣了一下,连忙进去通报。
李秀兰闻讯,心中先是一惊,随即一股巨大的 relief(缓解感)和新的希望涌上心头!她立刻迎了出去。
何记者的出现,也让检查组的人明显愣了一下。钱副科长和马科长交换了一个惊疑不定的眼神。他们没想到,省里的媒体会来得这么快!
“何记者,您好!我是李秀兰。”李秀兰快步上前,与何记者握手,语气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和一丝委屈,“您来得正好,我们正在接受区里联合检查组的……全面检查。”
她刻意加重了“全面检查”几个字,目光意有所指地看向钱副科长等人。
何记者何等精明,立刻从现场的气氛和李秀兰的话语中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。他推了推眼镜,对钱副科长等人说道:“各位领导也在?正好,我们省电台正在做一个关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专题调研,听说‘万家香’是本地民营企业的代表,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,所以过来了解一下情况。不打扰各位执行公务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