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0章 归途的回响

“大海,你负责厂里的安保和物流,确保原材料运得进来,产品送得出去,关键时刻,不能让人在运输环节给我们下绊子!”

一条条指令清晰地下达,虽然局势严峻,但李秀兰的沉着和条理,暂时稳定了慌乱的人心。众人领命而去,办公室里只剩下李秀兰和赵大海。

“嫂子,可是……资金和原料的问题……”赵大海欲言又止。

李秀兰揉了揉眉心,看向窗外忙碌的厂区,轻声道:“总有办法的。卫东把厂子交给我,我不能让它垮了。等他回来……”她的话语顿了顿,那个“等他回来”此刻听起来如此遥远,但她眼神依旧倔强,“……我们要交给他一个完整的‘万家香’。”

然而,压力远不止于此。下午,区里工业局的马科长,也就是当初林卫东原厂的那个领导,背着手,慢悠悠地晃进了厂里。

“秀兰同志啊,听说你们厂最近遇到点困难?”马科长打着官腔,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,“我就说嘛,民营企业,根基浅,抗风险能力差。卫东同志人呢?这么关键的时候,他这个当家人怎么不在?是不是真像外面传的……”

“马科长,”李秀兰直接打断了他,语气不卑不亢,“卫东是去为厂里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了。厂里目前确实遇到一些挑战,但我们有信心克服。不劳您费心。”

马科长碰了个软钉子,脸色有些难看,哼了一声:“有信心是好事,但要实事求是嘛。要是实在撑不下去了,区里也不是不能考虑接手,毕竟这么多工人,总要吃饭的嘛……”他丢下这句隐含威胁的话,悻悻地走了。

李秀兰看着他的背影,紧紧咬住了下唇。她知道,如果“万家香”真的倒下,不知道有多少饿狼等着扑上来分食。

接下来的几天,“万家香”的处境愈发艰难。贷款迟迟不到位,原料供应时断时续,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快速蚕食,流言愈演愈烈。工人们虽然还在李秀兰的勉力维持下坚持生产,但人心浮动,厂子里弥漫着一股悲观绝望的气氛。

李秀兰几乎不眠不休,四处奔走,找关系,求人情,希望能找到打破僵局的办法。但吴老板显然打点了上下关节,她的努力大多石沉大海。昔日一些称兄道弟的“朋友”,此刻也避之不及。

财务张芸拿着最新的报表找到李秀兰,脸色凝重:“李厂长,我们的流动资金……最多只能再支撑三天了。三天后,如果还没有新的资金注入,别说原料款,连下个月的工资都……”

李秀兰坐在办公室里,窗外是灰蒙蒙的天空。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和无力。难道……真的守不住了吗?卫东,你到底在哪里?

就在这山穷水尽、连赵大海都开始默默收拾工具,准备实在不行就带着工人们去吴老板那边“理论”的傍晚——

一股极其微弱、却带着某种难以言喻安抚力量的波动,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,悄无声息地扫过了整个“万家香”厂区。

这波动,正是那缕跨越星空、历经磨难、终于抵达“锚点”的“联系”,在彻底融入之前,所散发出的最后一丝回响。

车间里,一台原本有些运转不畅的灌装设备,突然发出了一声轻鸣,运转变得异常顺滑起来;仓库里,几袋原本有些受潮结块的调味料,似乎干燥了几分;办公室里,那盆李秀兰精心照料、却因她近日无暇顾及而有些蔫头耷脑的绿萝,叶片悄然舒展,焕发出一抹鲜活的绿意。

最为明显的是人。

正在车间巡查的孙工程师,忽然停下脚步,侧耳倾听,脸上露出一丝困惑。他好像……听到了一声极其遥远的、仿佛无数人同时舒了口气的声音?又好像……只是错觉。但他莫名地觉得,一直萦绕在心头的压抑感,似乎减轻了一点点。

正在和几个老师傅商量对策的赵大海,猛地一拍脑袋,瓮声瓮气地说:“诶!奇了怪了,刚才心里头堵得慌,这会儿好像……松快了点?好像……卫东哥就在旁边瞅着咱们似的!”

而独自待在办公室里的李秀兰,感受最为清晰深刻。

就在她心力交瘁,几乎要伏案落泪的瞬间,一股熟悉的、带着淡淡烟草味(林卫东偶尔抽烟)和阳光味道的暖意,如同一个无形的拥抱,轻轻将她包裹。同时,一个模糊却坚定的意念,如同心底自然升起的声音,在她脑海中响起:

“……秀兰……稳住……我在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