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林卫东几乎要陷入绝望之际,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,对着空荡荡的铁柜,一遍遍复盘整个事件。对手的目的究竟是什么?仅仅是阻止他们申请基金?还是想抢先注册专利?
忽然,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!
对手如此急切地窃取笔记,甚至不惜在评审会上仓促抛出类似项目,说明他们非常看重这个技术方向,并且急于抢占先机!他们拿到的只是孙工的初步构想和零星数据,缺乏最关键的核心工艺参数和实现路径!他们想在“万家香”之前,快速“造”出成果!
那么,如果……如果他们拿到的“核心资料”,本身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“诱饵”呢?
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反击计划,在林卫东心中迅速成形!
他立刻找来孙维民,关上门密谈。
“孙工,我记得您之前跟我提过,关于酶解反应,有一个关键的‘临界温度阈值’理论,低于或高于这个阈值,产物会截然不同,甚至可能生成有害物质?”林卫东目光灼灼地问道。
孙维民愣了一下,随即明白了林卫东的意图,眼中闪过一丝惊异和兴奋:“没错!这个理论很前沿,知道的人不多。我在被偷的笔记本里,只提到了这个概念,但没有标注具体的阈值范围!如果对方按照错误的方向去试验,轻则失败,重则可能……”
“可能引发严重的产品安全问题!”林卫东接过了话头,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,“孙工,如果我们‘不小心’让对方知道,我们‘调整’后的研发重点,以及那个‘错误’的临界温度参数……”
孙维民瞬间懂了!这是要将计就计,利用对手急于求成和心理,给他们送去一份包裹着糖衣的毒药!
小主,
“可是……这需要非常精确的计算和引导,万一……”孙工还是有些顾虑。
“没有万一!”林卫东斩钉截铁,“这是我们现在唯一能反败为胜的机会!我们必须赌一把!赌他们的贪婪和急躁!”
两人在办公室里密谋了整整一夜。孙维民凭借其深厚的理论功底,精心设计了几条看似合理、实则暗藏致命缺陷的技术路径和关键参数。林卫东则负责策划,如何“自然”地、“不小心”地将这些信息泄露给那个隐藏的内鬼。
反击计划悄然启动。
林卫东首先在核心层会议上,故作沉重地宣布,由于核心资料失窃,原有研发路径可能已被对手掌握,必须立刻调整方向。他公布了几个新的、“优先级更高”的研发重点,其中就包含了那个关于“临界温度阈值”的、被 subtly 修改过的研究方向。
同时,他暗中放松了对实验室区域的“管控”,制造出一种因挫败而管理松懈的假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