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章 釜底抽薪

就在匿名信寄出后的第二天,品味方的余经理突然给林卫东打来电话,语气前所未有的慌张和诚恳,完全不见了之前的推诿和暧昧。

林总!误会!天大的误会!余经理在电话里几乎语无伦次,是我们公司内部管理出了严重问题,有个仓库管理员利欲熏心,勾结外部小作坊,调包了贵公司的产品!我们也是刚刚内部审计才发现的!我们已经开除了那名员工,并已向公安机关报案!对于给贵公司造成的困扰和潜在风险,我们深表歉意,愿意承担一切责任和损失!

林卫东拿着话筒,冷冷地听着对方的表演。断尾求生,弃车保帅,果然是梁哲一贯的风格。

余经理,是不是误会,你我都心知肚明。林卫东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,我希望这是第一次,也是最后一次。否则,下次出现在你老板桌上的,就不会是复印件了。

他挂断了电话,没有接受对方的,也没有追究下去。因为他知道,揪住一个被推出来的仓库管理员毫无意义,反而可能逼得狗急跳墙。现在这样,让对方阴谋败露,偷鸡不成蚀把米,并且清楚地知道他已经掌握了其命脉,就是最好的结果。

很快,那批被调包的问题山魂酱在深圳被品味方主动查处并销毁。一场看似灭顶之灾的危机,被林卫东以精准的情报、果断的行动和巧妙的反制,消弭于无形。

危机解除,山魂酱的声誉得以保全,与品味方的虚假合作自然也彻底告吹。林卫东更加坚定了依靠自身力量、稳步开拓市场的决心。

然而,就在他以为可以暂时松一口气,专注于新厂区建设和山魂酱本地市场深耕时,孙维民工程师在家人的陪同下,来到办公室找他,神情凝重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。

卫东,我休养这段时间,闲着也是闲着,就把之前一些零散的技术思路整理了一下。孙维民将一份写得密密麻麻、画着各种复杂工艺流程图的笔记本推到林卫东面前,结合我们开发山魂酱的经验,我好像……好像摸到了一点门道。

林卫东疑惑地接过笔记本,仔细翻看。起初是一些关于发酵菌种改良、风味物质提取的设想,但越往后看,他的心跳越快。孙工在笔记的最后几页,提出了一个基于生物酶解和复合发酵技术的、全新的复合调味基料的构想!

这不再是简单的辣酱或者佐餐酱,而是一种可以作为多种复合调味品、方便食品乃至餐饮业标准化酱料核心基础的工业母液!

孙工,这……林卫东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。他敏锐地意识到,如果这个构想能够实现,将是颠覆性的!它将把万家香从一个生产终端消费品的工厂,提升为具备核心技术输出能力的原料供应商,市场前景和利润空间将呈几何级数增长!

孙维民点点头,眼中闪烁着技术人特有的光芒:理论上是可行的,但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设备投入,尤其是对酶解温度和时间的控制,要求极高。这可能需要……建一个专门的、标准更高的研发中心和中试车间。

建研发中心?中试车间?这投入将远超建设一个新厂区!

巨大的机遇与前所未有的挑战,同时摆在了林卫东面前。他握着那本沉甸甸的笔记,感觉它重若千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