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面上不动声色,连忙点头:“好的好的,谢谢张干事通知,我们一定全力配合检查。”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送走张干事,林卫东眉头紧锁。检查本身他不怕,他的经营一直很规范,账目清晰,纳税及时,新搞的食品操作间虽然简陋,但卫生标准甚至远超这个时代的要求。
但他担心的是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”。如果真有人想借机整他,总能找到由头。比如,食品加工是否需要额外的许可证?他的店面房产手续是否完全齐备?消防安全设施是否足够?这些细节在法规尚不完善的八十年代末,很多时候解释权并不在自己手里。
必须做到万无一失!
他立刻行动起来。首先跑去工商所,咨询个体户经营食品加工是否需要办理特殊许可。得到的答复比较模糊,目前没有明确法规,但建议他最好能提供一个产品质量检验合格的证明,以备检查。
他又跑去卫生防疫站,询问如何为他的花生糖做食品卫生检测。过程繁琐,需要时间,而且费用不低。
消防安全方面,他检查了店里的灭火器(这是他特意买的),疏通了通道。
最重要的是房产手续,他反复检查了那份转让协议和过户证明,确认没有问题。
一系列跑下来,林卫东身心俱疲,但也基本做到了他能想到的所有准备。剩下的,只能听天由命了。
检查的日子终于到了。周一上午,一支由七八个人组成的联合检查小组来到了“卫东百货”。带队的是街道办的一位副主任,成员包括工商、税务、卫生、消防各部门的人员,阵势不小。
隔壁左右几家个体户都紧张地探头张望。
检查过程异常仔细和严格。营业执照、税务登记证、进货单据、销售台账、纳税证明……一项项核对。卫生部门的人戴着白手套,仔细检查了操作间的每一个角落,甚至用手指抹了一下灶台背面看有没有油污。消防的人量了通道宽度,检查了灭火器压力是否正常。
林卫东、李秀兰、赵大海全程配合,回答问题小心翼翼,递材料迅速及时。
整整检查了一个多小时。检查组的人互相低声交流着,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。林卫东的心一直悬在嗓子眼。
最后,带队的街道副主任清了清嗓子,开始总结:“林卫东同志,总体来看,你的经营还是比较规范的,账目清晰,卫生状况……嗯,甚至比很多国营店都好,值得表扬。”
林卫东刚稍稍松了口气,副主任却话锋一转:“但是,也发现一些问题。首先,你这个自制食品进行销售,目前虽然没有明确的许可要求,但出于对人民群众健康负责的角度,我们建议你尽快去卫生防疫站补办一个食品卫生检测报告。”
“其次,”一个工商局的人接口道,“你的经营范围里,核准的是‘零售百货’,这个‘现场制售食品’是否包含在内,存在一点模糊地带。以后最好能明确一下。”
“还有,”消防的人指了指灭火器,“只有一个不够,按规定至少需要两个,而且需要放在明显且便于取用的位置。”
问题都不算特别严重,但每一条都卡在点子上,足以让人不舒服。
林卫东连连点头,表示一定尽快整改。
检查组终于离开了。林卫东三人相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后怕和一丝庆幸。总算是有惊无险地过关了。
看来,这次检查或许并非专门针对他?或者,对方的手段仅限于此?
然而,林卫东高兴得太早了。
几天后,当他带着精心准备的花生糖样品,信心满满地再次来到卫生防疫站,申请办理卫生检测报告时,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刁难。
接待他的一个科室负责人,看着他的样品,听明来意后,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。
“林卫东同志啊,你这个是自制食品,非预包装的,检测流程比较麻烦,标准也不好界定啊。”负责人打着官腔。
“同志,麻烦您帮帮忙,街道检查要求我们补办这个证明。”林卫东陪着笑脸,悄悄塞过去一包刚买的“大前门”香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