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破釜沉舟与绝处逢生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林卫东勉强挤出笑容,打了个招呼。或许是压抑太久,或许是王副局长身上有一种让人信任的气场,他鬼使神差地,将自己的困境和盘托出,包括大楼的清退通知和买铺面缺钱的窘境。

王副局长推着车,默默地听着,没有打断。直到林卫东说完,他才叹了口气:“唉,这事我听老李(李经理)提过一嘴。政策如此,我个人也很惋惜。你是个干实事的人。”

他停下脚步,看着林卫东:“借钱的事,我帮不上你大忙,我家底也薄。不过……”他犹豫了一下,压低声音,“我给你指条道,但不保证一定能成,而且有点……擦边球,你得自己把握分寸,规矩不能坏。”

林卫东精神一振,连忙道:“王局长您说!”

“我有个老同学,在省物资局下属的一个公司。他们最近好像有一批积压的‘快货’,说是从南边弄过来的电子计算器,进价压得很低,急着出手回笼资金。你如果能吃下来,拉到下面县镇或者厂矿里去,利润应该非常可观。但是……”

王局长神色严肃起来:“第一,这批货来路算是内部处理,不开发票,你得现金交易,风险自担。第二,绝不能在市里卖,太扎眼,容易出问题。第三,这事跟我没关系,你从来没听过我提。”

电子计算器!这在88年绝对是高级办公用品和紧俏货!利润巨大!

林卫东的心脏狂跳起来!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!但同时也充满了风险:现金交易、来路不明、异地销售……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,都可能血本无归,甚至惹上麻烦。

是安稳地等待半年后关门,然后可能一无所有?还是搏一把,抓住这个高风险高回报的机会,换取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?

几乎没有犹豫,林卫东眼中闪过决绝的光芒:“王局长,谢谢您!我知道该怎么做了!规矩我一定守,出了任何问题,我林卫东一人承担,绝不给您添半点麻烦!”

王副局长点点头,从口袋里掏出钢笔,写了一个名字和一个电话号码(还是那个城西杂货店的公用电话):“明天上午十点,打这个电话,找老吴。就说是我老家表弟介绍来买‘学习用品’的。能不能谈成,看你自己了。”

第二天上午,林卫东准时拨通了电话。对方声音警惕,语气生硬。林卫东按照暗号,沉着应对。对方盘问了几句,似乎确认了身份,报出一个地址和价格。

价格低得令人咋舌!几乎是市面批发价的一半!但对方要求必须一次性现金结清,今晚交易,过时不候。

林卫东快速计算了一下:吃掉这批货,所需的现金几乎要掏空他目前所有的积蓄!如果失败,他将彻底归零,甚至可能欠债。

真正的破釜沉舟!

他看了一眼柜台里忙碌的李秀兰和赵大海,又想起那份清退通知和王副局长的话。赌了!

他深吸一口气,对着电话沉声道:“好!吴老板,今晚八点,地址我记下了,现金交易,一言为定!”

挂掉电话,他立刻让李秀兰清空几乎所有的流动资金,又让赵大海去借了一辆三轮车。他则亲自跑了一趟银行,取出了所有的存款。

厚厚一沓钞票,揣在怀里,仿佛有千斤重。这是他们全部的希望和身家性命。

晚上八点,城北一个废弃仓库的角落。交易过程异常紧张。对方来了三个人,验钞,点货,全程几乎没有交流。两百个包装简陋的电子计算器,被搬上了赵大海蹬来的三轮车。

直到对方消失在黑暗中,林卫东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冷汗。

货到手了!下一步,也是最关键的一步:必须在最短时间内,安全地把它们变成钱!

林卫东决定亲自出马。他让赵大海守好柜台,自己则带着全部的计算器,租了一辆跑长途的面包车,直奔邻省一个以矿业闻名、效益颇好的县城。那里厂矿多,对计算器有需求,而且距离足够远,不易被发现。

接下来的三天,林卫东使出了浑身解数。他跑工会,跑矿办,跑财务科,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质量(虽然是积压货,但功能完好)和比市面低得多的价格,以及他那三寸不烂之舌,硬是将两百个计算器销售一空!

甚至因为价格优势,有几个单位直接把他当成了“厂家代表”,表示以后可以长期合作!

当他揣着鼓鼓囊囊、装满现金的背包,拖着疲惫不堪却兴奋无比的身体回到小城时,李秀兰和赵大海几乎不敢认他——胡子拉碴,眼窝深陷,但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