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机遇的门槛与家庭的抉择

百货大楼招工承包的红榜,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,在林卫东的心海里掀起滔天巨浪。

承包百货大楼的柜台!

这个念头一旦生根,便疯狂滋长,散发出难以抗拒的诱惑光芒。那不再是风雨飘摇的铁皮柜,那是国营百货大楼!是身份的象征,是客流量的保障,是事业腾飞的跳板!

但激动过后,冰冷的现实很快涌来。

钱呢?

承包一个柜台需要多少本金?公告上没写,但用脚指头想也知道,那绝对是一个他现在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。他掏空家底,加上赵大海的积蓄,恐怕连零头都不够。

关系呢?

这种“好事”,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,多少有门路的人等着分一杯羹。他一个毫无背景的个体户,拿什么去跟那些人争?就算公开招标,暗地里的操作空间谁又说得清?

经验呢?

管理一个正规柜台,和摆地摊、守铁皮柜完全是两回事。进货渠道、库存管理、财务报表、和国营单位的对接……这一切他都一无所知。

去,很可能只是自取其辱,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。

不去,却可能错失一个时代性的机遇!万一有机会呢?万一政策真的向所有人敞开呢?

巨大的纠结撕扯着他。他一连两天都心神不宁,守着铁皮柜,眼神却总不由自主地飘向文化宫布告栏的方向。

赵大海看出了他的心思,咂摸着嘴说:“卫东,百货大楼那事儿,听着是诱人,可那得啥条件?咱这点家底,够干啥的?别想了,还是老老实实攒钱,以后租个门面实在。”

道理是这个道理,但林卫东心里那团火,却怎么也压不下去。

就在他犹豫不决、备受煎熬的时候,另一个噩耗,如同冰雹般砸向这个刚刚有点起色的家。

李秀兰所在的纺织厂,第一批“优化组合、富余人员安置”名单下来了。

没有意外,像她这样没背景、没技术、工龄也不算最长的普通女工,名字赫然在列。给出的选择冰冷而残酷:一是“停薪留职”,每月领少得可怜的基本生活费,自谋生路,但保留厂籍工龄;二是拿一笔微薄的“买断工龄”补偿金,彻底与厂子脱离关系。

无论哪种选择,都意味着这个家庭即将失去一份虽然微薄但却稳定的收入来源!

消息传来,李秀兰整个人都懵了。下班回来后,就坐在床边默默流泪,饭也吃不下。她为之奉献了多年青春、曾经以为可以依靠一辈子的“铁饭碗”,就这么毫无征兆地碎了!

恐惧、迷茫、委屈和对未来的无助,几乎将她击垮。

“怎么办啊卫东……厂里不要我了……以后可怎么办啊……”她哽咽着,声音充满了绝望。

小小看到妈妈哭,也吓得哇哇大哭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