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描绘的未来图景,以及赵大海的保证,像一把重锤,一下下敲击着李秀兰的心理防线。她看着丈夫眼中那近乎偏执的自信和渴望,再看看义愤填膺又跃跃欲试的赵大海,最终,那股被压抑了太久的、对改变命运的强烈期盼,艰难地战胜了恐惧。
她闭上眼睛,眼泪无声地滑落,身体微微颤抖。良久,她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,极其艰难地点了点头,声音细若游丝:“……钱……在盒子里……你们……省着点花……”
这就是同意了!
林卫东和赵大海对视一眼,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狂喜和激动。
“嫂子!你放心!绝对一分钱掰成两半花!”赵大海激动地保证。
事不宜迟,两人立刻开始谋划细节。
“车票!现在就得去买后天的火车票!越快越好!”林卫东首先确定最关键的一环,“硬座最便宜,但时间太长,人受不了。买硬卧!虽然贵点,但必须保证休息,不然到了地方没精神办事。”
赵大海表示同意:“没错,坐硬座过去,人得散架。我去买票!我路子熟,看看能不能想办法买到!”他常年跑车,认识火车站的人。
“好!这是买车票和路上吃饭的钱。”林卫东从铁盒里数出十五块钱,递给赵大海,这几乎是一大半家当了,“尽量买到的票,剩下的做路上饭钱。”
“交给我!”赵大海接过钱,郑重地揣进内衣口袋,转身就风风火火地跑了。
接下来是进货的本钱。盒子里只剩下不到十块钱了。
“十块钱……太少了。”林卫东眉头紧锁。这点钱在广州那种地方,根本进不了多少货。
“还能……还能从哪里凑点?”李秀兰小声问,既然已经决定了,她也开始努力想办法。
林卫东目光扫过家里,徒有四壁。他猛地想起一样东西——那个旧的暖水瓶和几个粗瓷碗!还有那两面镜子!这些是他的“生产工具”,但此刻也顾不上了!
“把这些也卖了!”林卫东果断决定,“还有,我晚上再去出一次摊,把剩下的所有库存清掉,能回笼一点是一点!”
他说干就干,立刻把暖水瓶、碗、镜子,连同板车一起,又拉到了昨天摆摊的地方。他找到那个卖鞋垫的老太太,低声下气地请她帮忙留意,看看有没有人需要这些旧东西,便宜处理。
也许是看他确实困难,老太太帮忙问了问,最终一个附近开小旅馆的老板,用三块钱把这些东西全买走了,主要是看中了那两面镜子和暖水瓶。
虽然被压了价,但林卫东也顾不上了。
晚上,他再次来到西区摊位。今天他没有免费凉茶和镜子了,摊位显得冷清不少。但他打出了“清仓处理,全场打折”的牌子,将剩下的发卡、头绳全部低价抛售。
由于价格确实便宜,还是吸引了一些贪图实惠的顾客。加上昨天积累的一点口碑,竟然也把剩下的货卖得七七八八。
晚上回家一算账,卖旧物和清仓又回笼了五块多钱。
加上盒子里的,总共凑到了十五块左右的本金。
虽然依旧少得可怜,但已经是他们能拿出的全部了。
第二天,赵大海兴冲冲地跑来,果然买到了两张后天凌晨出发去广州的硬卧车票!虽然找关系多花了一点钱,但总算解决了交通问题。
两人又仔细核对了路上的花费和剩下的本金,紧巴巴的,但勉强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