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围的流民、青壮,连带那几个妇人都停止了交谈,目光齐刷刷聚焦在陈世胜身上,充满了惊疑与好奇,甚至还有几分不加掩饰的敌意。
老书办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,放下笔,沉声道:“你说你是陈家的人?可知此地是什么地方?闯王与朝廷势同水火,你……”
“正因如此,在下才来投奔闯王!”陈世胜猛地打断他,眼圈泛红,情绪激动,演技堪称精湛,“那昏君残暴不仁,听信谗言,屠戮忠良!我陈家为他宇文家出生入死,竟落得如此下场!此仇不共戴天!”
他上前一步,几乎是趴在桌案上,声音因激动而嘶哑:“朝廷视我如草芥,闯王却给百姓活路!在下虽不才,也曾读圣贤书,晓天下事!愿投效闯王麾下,效犬马之劳,不为高官厚禄,只为推翻暴政,报这血海深仇!共举大业!”
说到动情处,他更是躬身到底,声音哽咽:“恳请收录!哪怕为一小卒,持戈前驱,亦在所不辞!”
一番声泪俱下,还有几分读书人的慷慨激昂,效果拔群。
周围原本带着敌意的目光,渐渐变得复杂起来。这些底层百姓和流民,对朝廷本就没什么好感,听闻世家大族也被皇帝如此对待,不免生出几分兔死狐悲之感,再看陈世胜时,那敌意便淡了许多,反倒觉得这是个被逼上梁山的可怜人。
老书办显然做不了这个主,恰好这时,老刘抱着几卷文书从里面走出来,准备去闯王府汇报工作。
“刘师爷!”老书办如见救星,连忙起身,将情况低声快速说了一遍。
老刘听完,那双精明的眼睛在陈世胜身上扫了几个来回。
他注意到陈世胜虽然落魄,但言谈举止间依旧带着世家子弟的教养和见识,提及国都人物、朝堂典故时信手拈来,显然肚子里是有墨水的。如今闯王势力初具规模,正缺这种熟悉朝廷运作通晓文墨的人才。
“你说你愿投效闯王,共举大业?”老刘缓缓开口,语气听不出喜怒。
“句句属实,天地可鉴!”陈世胜连忙表态,态度恭谨。
老刘沉吟片刻。收留一个陈家子弟,风险与机遇并存。风险在于,此人来历敏感,难保不是苦肉计;机遇在于,若能真心收服,对了解朝廷动向、提升义军形象乃至日后招揽更多人才都有好处。
“眼下招兵处缺个整理文书、誊写告示的人,”老刘最终开口道,“你若不嫌弃,就先跟着我,做些文书杂事。可能胜任?”
这显然不是陈世胜预期的位置,但他脸上没有丝毫失望,反而露出感激涕零的神色,深深一揖:“多谢刘师爷收留!在下定当竭尽全力,不负厚望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