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海眼旁的文气之战

七月初七的清晨,京城下了场小雨,雨丝裹着水汽,把北海桥的青石板浸得发亮。我站在桥边,手里攥着文心尺,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—— 口袋里的桃木锁硌着掌心,还有师父留下的靛蓝色针线包,针脚摩挲着指尖,像他当年教我缝锁魂褂时的温度。

“平安,文气中枢已激活。” 沈青梧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,带着电流的沙沙声,“清华园老图书馆的‘文心碑’亮了,各分站的文气数值在上升,什刹海、后海那边都稳住了。”

我抬头看向远处,雨雾里能看到天枢司的无人机在盘旋,机身挂着小小的文气感应器 —— 这是我们三天前连夜布置的,每个水脉分站都安排了三名研究员和两名镇魂司队员,手里拿着浸过槐树叶水的棉布,还有混合了松烟墨的喷雾器。

“平安”(谛听犬)蹲在我脚边,红毛被雨水打湿,却依旧警惕地盯着枯井的方向,鼻子不停抽动,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呼噜声。我摸了摸它的头,它蹭了蹭我的手心,爪子扒了扒地面 —— 那里埋着我们昨天埋下的文气感应器,只要地下有水丝引活动,感应器就会亮红灯。

“赵莽,拘灵司那边怎么样?” 我对着对讲机问。

“放心,” 赵莽的声音带着笑,“我带着谛听犬小队绕着北海公园搜了三圈,没发现王怀安的影子,不过西北门那边的草丛里,闻到了他的血腥味,应该是之前在故宫留下的旧伤。”

我心里一紧 —— 王怀安肯定藏在附近,他在等水脉最旺的时刻,也就是午时三刻。按照 “水丝谱” 的记载,这时海眼的文气最弱,水丝引最容易突破封印。

雨渐渐停了,太阳从云层里钻出来,洒在北海桥的青石板上。我看了眼手表,还有半个小时到午时三刻。突然,脚边的文气感应器亮了,先是淡淡的红光,很快变成了刺眼的 crimson( crimson 改为 “crimson” 更准确,但考虑到语境,用 “深红色” 更自然),感应器的蜂鸣器开始 “滴滴” 响。

“来了!” 我对着对讲机喊,“各分站注意,水丝引要出来了,守住文气屏障,别让它们突破!”

话音刚落,枯井的方向突然传来 “哗啦” 一声,像是有水流从地下涌出来。我转头看去,枯井的井口冒出了淡淡的蓝雾,雾里裹着银色的丝线 —— 是水丝引!它们比之前看到的更粗,在阳光下泛着油腻的光泽,一出来就朝着最近的什刹海分站飘去。

“什刹海分站!” 沈青梧的声音突然急促起来,“水丝引突破外围防线了,研究员小李被缠住了,文气数值掉了 40%!”

我心里一沉,小李是刚入职的研究员,文气还没完全稳定。我立刻对着对讲机下令:“赵莽,你带拘灵司小队去什刹海支援,用谛听犬的醒神雾逼退水丝引,再给小李喷松烟墨喷雾 —— 记住,喷在他的袖口,别直接碰水丝!”

“收到!” 赵莽的声音刚落,我就听到对讲机里传来谛听犬的叫声,还有喷雾器的 “滋滋” 声。

与此同时,北海桥的海眼处,青石板突然裂开了一道缝,透明的粘液从缝里渗出来,很快变成了银色的水丝,朝着我和 “平安” 扑来。“平安” 立刻扑上去,嘴里喷出淡白色的醒神雾,雾碰到水丝,水丝瞬间蜷缩起来,像被冻住的蛇。

“好样的!” 我摸了摸它的头,拿出文心尺,对准青石板的裂缝 —— 银尺上的测脉纹突然亮了,不是之前的灰蓝色,而是纯净的淡蓝色,这是文心碑的文气通过分站传过来了!我握紧文心尺,将文气顺着裂缝往下引,裂缝里的水丝立刻发出 “滋滋” 的声音,像是在被灼烧。

“张司长!” 旁边的镇魂司队员突然喊,“枯井里有动静,好像有人在说话!”

我立刻跑到枯井边,往下看 —— 井里黑漆漆的,能听到王怀安的声音,带着疯狂的笑意:“张平安,你以为文气屏障能挡住水丝引?我早就把守井人的血混进了水脉里,现在的水丝引,不怕你的文心尺,也不怕松烟墨!”

话音刚落,井里突然冒出大量的蓝雾,雾里的水丝引变得更粗了,颜色也从银色变成了深紫色,朝着文气屏障的方向冲去。我手里的文心尺突然震动起来,测脉纹的颜色开始变浑浊,像是被污染了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