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那半枚“墨轩”印,可能是某个具体执行者或分支的标记。
那么,如何将这些印文与琴谱结合,破译出具体坐标?
林小乙的视线在“五音鉴心”和琴谱之间来回移动。他尝试将琴谱的宫商角徵羽五音,与印文的顺序、或者画作上印章的位置对应……
突然,他注意到,“五音鉴心”这枚印的位置,恰好位于画绢正中偏下,而琴谱中有一段旋律,也处于整部残谱的核心段落,节奏最为复杂多变。
一个念头闪过——会不会这些隐藏印章本身的位置,就是地图上的关键坐标点?而琴谱的旋律,则是激活或者排序这些坐标的钥匙?
他立刻将这个想法告知吴文。两人合作,吴文负责根据画绢残片的大小和题跋、已知印章的位置,大致推演还原《秋山问道图》原画的可能布局和比例尺(尽管不精确,但可做参考),并将四枚半隐藏印章在复原图上的相对位置标记出来。
林小乙则拿着琴谱,找到那段对应于“五音鉴心”印位置的复杂旋律。他尝试将这段旋律的音高变化(工尺谱符号的高低),映射到以“五音鉴心”印为原点的纵横坐标上。音高增加,向北或向东;音高降低,向南或向西。音长的倍数,或许代表距离的远近……
这是一种极其艰难的推演,充满了假设和不确定性。林小乙全神贯注,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,凭借着高逸赋予的强大逻辑和空间想象能力,在草纸上写写画画,不断修正。
终于,在经历了数十次失败的尝试后,一段由七个关键音符组成的乐句,与画作复原图上的印章位置产生了奇妙的共鸣!根据这段乐句的音高和节奏指引,从“五音鉴心”印出发,指向了“金石同寿”印的方向,并结合音长推算出了一个大致距离!
吴文立刻拿来平安县的区域简图,按照林小乙破译出的相对方向和估算距离,在城西偏北的郊外区域,画下了一个圆圈!
“这里……是黑云山支脉,废弃的‘听松别院’附近!”吴文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。
虽然只是一个模糊的范围,但这是自案件发生以来,第一次得到了一个具体的地理指向!
印里乾坤,终现端倪。凭借技术与推理,林小乙与吴文联手,从古老的画作与琴谱中,剥离出了第一缕真实的线索。目标,直指城郊!
赵雄看着那张标注了范围的地图,眼神锐利如鹰。
“郑龙!”
“在!”
“点齐人手,准备出发!目标,听松别院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