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古画迷踪案之残谱弦外音

林小乙关于《秋山问道图》乃是元明托古之作的论断,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,在县衙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。怀疑、震惊、审视的目光交织在他身上,但更多的,是一种被全新可能性点燃的、压抑着的兴奋。赵雄那句“全力排查”的命令,等于正式将他推到了破解此案核心谜团的前沿。

压力,如同无形的枷锁,套在了林小乙的肩上。他知道,自己不能再有任何“侥幸”或“无意”的伪装,必须凭借实实在在的发现,来印证自己那惊世骇俗的猜测。高逸的灵魂深处,那份属于神探的斗志被彻底点燃,驱散了他最后一丝属于少年林小乙的怯懦。

接下来的两天,他几乎泡在了堆放证物的厢房里。陈运来家中所有带字的纸片,都被他逐一铺开,在窗外透进的秋日下,细细检视。吴文负责从材质、年代上进行技术判定,而林小乙则专注于内容,试图从那些潦草的笔记、残破的典籍中,捕捉到任何与《秋山问道图》或其祖上相关的蛛丝马迹。

进展缓慢得令人焦躁。陈运来的手稿多是些怀才不遇的牢骚、艰涩的经学注解,或是模仿前人的诗词习作,并无直接关联。赵雄那边对陈运来社会关系的排查也陷入了僵局,那几个与他有来往的书生,对此事皆是一问三不知,只道陈运来近来确实愈发孤僻,常言及“先祖遗泽”、“中兴在望”之类的虚话。

“头儿,是否方向错了?”郑龙有些按捺不住,“或许就是一起寻常的谋财害命,那画即便不是宋画,也可能值点钱,被哪个识货的贼人盯上了?”

赵雄站在值房门口,望着院内凋零的梧桐,没有回头,只是沉声道:“谋财?现场并无翻找痕迹。害命?何种谋财需要用到那般诡异的手段,留下特殊的墨点?郑龙,查案最忌先入为主。”

郑龙悻悻地闭了嘴。

林小乙在厢房内,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,目光落在墙角那几个尚未打开的木箱上。那是从陈运来书房最深处搬出来的,堆满了蒙尘的杂物。他走过去,打开其中一个,一股陈腐的气息扑面而来。里面是些缺腿的桌椅、破损的瓶罐,显然是被主人废弃已久之物。

他耐着性子,一件件清理。就在他几乎要放弃这个箱子时,手指在箱底触摸到一块硬物,被几块破布包裹着。他小心地取出来,揭开层层布帛,里面是一本焦黑残破、线装散乱的册子。

封面已焚毁大半,只能勉强辨认出一个墨迹淋漓、却失了笔画的“徽”字,以及一个更为模糊的“律”字旁。翻开内页,纸张焦黄脆硬,边缘呈不规则的黑褐色,显然经历过火灾,但核心部分竟奇迹般保存了下来。上面是用工尺谱记写的一行行乐符,其间夹杂着一些朱笔批注的小字,字迹古拙,与陈运来的笔迹迥异。

琴谱?一部险些被焚毁的古老琴谱?

林小乙的心跳漏了一拍。他隐约觉得,这东西不同寻常。他拿起册子,快步找到正在用药物测试一块墨锭成分的吴文。

“吴大哥,您看这个。”

吴文放下手中的器皿,接过琴谱,只看了一眼,眼神就变了。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纸张的质地和焦痕,又凑到鼻尖闻了闻残留的气味。

“这纸……”吴文的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确定,“是澄心堂纸!或者说,是极其精良的仿澄心堂纸!这种纸质细腻莹白,韧性极佳,宋时最为流行,但元明之后工艺渐失,仿品虽多,难及精髓。这册子的用纸,绝非近代之物!还有这墨色和朱砂,年代也极为久远。这……这很可能是一件前朝遗物!”

前朝!又是前朝!

陈运来祖上是前朝小吏,一幅可能是元明托古的假画,如今又出现一部前朝的琴谱残本!这一切,绝非巧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