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文的动作极快。他深知调查当铺记录需谨慎,既要效率,又不能走漏风声。

他没有大张旗鼓地派人去各家当铺查询,而是亲自带着两名可靠文吏,以衙门核查旧案、核对赃物名录为由,直接调阅了平安县大小七家当铺近半个月的所有典当记录册。

这是一项繁琐且耗时的工程。油灯下,吴文和文吏们一页页仔细翻阅,目光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:金银首饰、古玩玉器、皮袄棉被…琳琅满目。

时间一点点流逝,窗外天色从阴沉到彻底暗下。

终于,当翻阅到“兴隆当铺”的记录时,吴文的目光骤然定格!

记录显示,就在四天前,一个名叫“陈秀”的人,典当了三本书籍。当册上清晰写着:《历科程墨菁华》、《经义述闻精要》、《策论观止》。典当金额为十五两银子,当期三个月。

吴文的心脏猛地一跳!《历科程墨菁华》——这正是张秀才失窃的那本核心秘籍!另外两本,经核对卷宗,也正是前两位书生报案丢失的书籍名称!

“找到了!”吴文强压住激动,指着那行记录对文吏道,“抄录下来!仔细看,经办掌柜是谁?典当时可有留存身份凭据或描述样貌?”

文吏连忙仔细查看后续备注,回道:“回吴爷,经办的是兴隆当铺的李掌柜。备注写的是:凭本县户籍册页典当,已核验。样貌描述:年约二十许,面容清瘦,身着青衿(读书人服饰)。”

青衿!户籍册页!一切都对得上!

“快!去兴隆当铺!”吴文立刻起身,带上人手,冒着夜雨直奔兴隆当铺。

兴隆当铺的李掌柜正准备打烊,见官府去而复返,且为首的捕快面色严肃,顿时紧张起来。

“李掌柜,不必惊慌。”吴文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,“只是想向你核实一笔典当记录。”

他出示了抄录的信息。李掌柜一看,立刻点头:“记得记得!是有这么一位姓陈的秀才来当过三本书。那几本书确实不错,像是精心批注过的,小的还多给了几钱银子…”

“他典当时,你可仔细核验了户籍册页?确是本人?”吴文追问。

“核验了,核验了!”李掌柜肯定道,“册页上的姓名、籍贯、年岁都对着呢,确实是叫陈秀,本县人士。人嘛…看着就是个普通读书人样子,有点瘦,话不多,拿了银子就走了。”

“那三本书,现在何处?”

“还在库里放着呢,死当之前,不会动的。官爷可要查验?”

“立刻带我去看!”

在当铺库房,吴文见到了那三本书。仔细翻阅,书内的批注笔迹与失窃书生确认后的描述完全一致!

铁证如山!

吴文小心翼翼地将三本书包好,作为重要证物。他谢过李掌柜(并嘱咐其暂保密),立刻带着人和证物赶回县衙。

雨夜中的县衙灯火通明。吴文快步走进刑房,甚至顾不上擦去脸上的雨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