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笨办法”与“小发现”

出了刑房,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。林小乙站在衙门口的石阶上,轻轻吁了口气。赵雄那看似随意却压力十足的目光,仿佛还黏在背上。

他不敢耽搁,按照赵雄的吩咐,首先去了最早报案的刘书生家。刘书生住在城西,家境似乎一般,院墙都有些斑驳了。听闻衙门又来问话,刘书生脸上带着几分期待又几分不耐。

“该说的,上次那位吴捕快来时,小生都已尽数告知了。”刘书生叹气道,显然不觉得这个看起来比自己还年轻、显得怯生生的小捕快能有什么作为。

林小乙搓着手,脸上堆着卑微又诚恳的笑:“刘秀才您息怒,息怒。小的知道您心烦。只是上头催得紧,赵捕头吩咐了,让小的再用笨办法,细细地问一遍,生怕漏了什么。您就当可怜可怜小的,交个差事。”

他姿态放得极低,一口一个“笨办法”,把自己摆在无能小役的位置上,反而让刘书生不好再发作。

“唉,罢了,你问吧。”刘书生摆摆手。

林小乙先是问了些吴文已经记录过的问题,装模作样地在本子上划拉几下,然后才“不经意”地转入“题外话”。

“刘秀才您学问好,交友也广吧?平日里可有些同窗好友常来切磋学问?”

“自是有的,学问之道,闭门造车岂能有成?”

“那…可有不太相熟的人,近来也突然来请教?或者…向您打听您都用些什么书?”林小乙眨着眼,一副好奇又没见识的样子,“小的瞎想的,您这样的才学,用的书肯定金贵,说不定有人羡慕,想照着买呢?”

刘书生皱了皱眉,仔细回想:“嗯…你这么一说…前几日倒真有个不太来往的同窗,姓陈,唤作陈秀的,在文萃阁遇着,闲谈间确实问起我近来在读哪些程墨选本,还夸我注解精到…当时只道是寻常客套,未有多想。”

林小乙心中一动,记下了“陈秀”这个名字。面上却只是憨憨点头:“哦哦,客套,客套。那…除了同窗,街坊邻里或者…走街串巷的货郎什么的,最近有没有什么生面孔?我们赵头说,可能是外人摸清了情况才好下手…”

“货郎?”刘书生努力回想,“好像…是有一个?记不真切了,似乎有吆喝声,但未曾留意。”

林小乙不再多问,千恩万谢地告辞。接着,他又跑了另外两家失窃的书生。

在第二位王书生那里,他同样用“笨拙”的闲聊方式,得知王书生失窃前两日,也有一个货郎在巷口叫卖,还差点与王书生的书童撞上,货担里似乎有些便宜的笔墨。

“那货郎生得什么模样?口音如何?”林小乙“好奇”地问。

王书生摇头:“未曾留意,只记得个头似乎不高,戴着个破草帽,看不真切脸。口音…倒是本地的吧?”

到了第三位李书生家,李书生正因失窃之事病恹恹地躺着,应对更为敷衍。林小乙依旧耐心地扮演着蠢笨小役的角色,絮絮叨叨间,却捕捉到一个细节:李书生提到,大概失窃前三日,他曾在回家路上,感觉似乎有人不远不近地跟着他,回头看时,只见一个挑着担子的身影拐进了岔路,当时只当是寻常路人,未觉有异。

“也是个货郎?”林小乙“顺口”问道。

“或许是吧…没看清。”李书生有气无力地回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