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3章 数据深渊与进化的序曲

解析工作困难重重。秩序节点所使用的技术、法则乃至信息编码,其底层逻辑与现行宇宙的认知体系存在根本性差异。它更像是一种来自“上个纪元”或者“宇宙之外”的、自成体系的规则体现。

零调动了联盟所有的计算资源,联合奥术联邦的逻辑法阵大师、泰坦遗族的古老知识库、乃至从“光之民”传承中得到的关于上个纪元法则的碎片信息,共同攻坚。

时间在紧张的分析中流逝。

一天后,初步结论出炉,令人心惊:

1. 节点网络化: 确认“秩序源点”是一个由复数“节点”构成的庞大网络体系。侦查舰队遭遇的,仅仅是其中一个位于“静默区”边缘的、可能并非核心的节点。每个节点都具备相当的自主行动能力和强大的防御/攻击能力,并通过某种超越常规通讯方式的手段保持信息同步。

2. 法则武器化: “秩序”本身被高度武器化。其攻击并非单纯的能量倾泻,而是直接作用于目标的“存在概念”和“法则基础”。常规的物理、能量防御几乎无效,唯有同层级的法则对抗方能周旋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3. 自适应与学习: 节点具备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战术学习能力。它能快速分析“异常变量”的特征,并调整应对策略。林风的“平衡之力”之所以能奏效,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“包容与转化”的特性超出了节点当前数据库的应对模板,造成了短暂的逻辑混乱。

4. 净化协议升级: 根据信息流碎片解析,联盟已被标记为“高优先级异常变量集群”,针对联盟的“净化协议”很可能已从“次级”提升至更高级别,后续的打击将更加精准、高效、难以预测。

5. 潜在突破口: 数据中捕捉到了节点在应对“平衡之力”和多重干扰时,出现的极其短暂的“逻辑迟滞”与“资源重新分配”迹象。这表明节点并非全知全能,其运算和力量也存在上限和优先级。同时,那些被秩序化的造物(如十字架守卫)似乎依赖于节点持续的秩序场供给,一旦脱离场域或场域被干扰,其行动可能会受到影响。

技术爆炸:以彼之道,还施彼身

数据解析的成果,立刻被转化为技术研发的动力。联盟迎来了新一轮,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次技术爆炸,方向直指对抗“秩序”。

1. “混沌温床”计划: 基于对秩序场“厌恶混沌”特性的理解,联盟开始在关键星域、尤其是“救世方舟”外围,大规模部署“混沌发生器”。这些装置并非攻击性武器,而是持续释放经过计算的、低强度的随机能量波动和时空涟漪,如同在纯净的水中滴入墨汁,制造出一片片“秩序”难以彻底掌控的“混沌缓冲区”,能有效迟滞秩序力量的渗透和低阶秩序造物的行动。

2. “认知迷雾”系统升级: 结合星瞳的星灵之力和零对秩序信息流的分析,对原有的隐匿技术进行彻底升级。新一代的“认知迷雾”不仅能干扰常规探测,更能模拟出多种矛盾的、无意义的法则信号,如同给己方单位披上了一层不断变换的“光学迷彩”,极大增加了秩序节点进行目标识别和锁定的难度。

3. “法则中和炮”实装: 借鉴林风“平衡之力”的原理,零与奥术大师们终于攻克了关键难题,将理论变为现实。一门庞大的、结构极其复杂的巨炮被安装在“救世方舟”的主炮位上。它发射的不是能量束,而是一种特殊的“平衡场域”,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暂时创造一个秩序与混沌相互制约的区域,虽然无法持久,却能在关键时刻偏转、削弱甚至暂时“冻结”秩序法则攻击,为方舟争取到宝贵的应对时间。

4. “针对性破盾弹头”研发: 针对秩序造物可能依赖节点场域的特性,研发部门开发了一种新型弹头。它在击中目标后,不会引发剧烈爆炸,而是释放一次性的、强效的“概念隔离”脉冲,短暂切断目标与秩序节点的连接,使其“断奶”,从而暴露出弱点或陷入瘫痪。

林风的沉淀与星瞳的蜕变

星辰秘境内,林风并未因初步的成功而沾沾自喜。他深知,上一次能惊险逃脱,很大程度上是占了“信息差”的便宜,打了秩序节点一个措手不及。真正的考验,还在后面。

他沉浸在对“平衡之力”的深度挖掘中。那缕在他指尖流转的、蕴含秩序与混沌的能量,成为了最好的研究样本。

他不再满足于被动的“平衡界限”防御,开始尝试更主动的应用。